|
小贴士:发图文帖,图片宽度请不要超过900像素,以保证最佳显示效果!
本帖最后由 初教六 于 2013-2-18 17:16 编辑
台湾省,历史上对台湾地区的称呼有近十个,不同的称呼反映了中华民族对离岛的关心和期待。中国最早的史书之一《尚书·禹贡篇》,称扬州府管辖范围北至淮河,东面至海。书中的“岛夷卉服”就是指现在的台湾地区。据传春秋战国时,方士徐福为秦始皇求长生不老之药,率三千童男童女,备三年粮食、衣履、药品和耕具乘坐蜃楼入海求仙的传说流传至今。《史纪·秦始皇本纪》中记载的徐福上书中所称的海上有三神山:蓬莱、方丈、瀛洲。后人认为“瀛洲”即为现在的台湾地区。现在比较一致的说法是“台湾”源自闽南话“台员”。明代闽南人周婴所著《远游篇·东蕃记》中,以“台员”称台湾。在明代万历年间(1573至1619年),在朝廷公文中正式出现了“台湾”称谓。所以说“台湾”这一名称的出现不过300多年,是我国疆域中一个比较年青的地名。
历朝历代的多数帝王,特别是汉民族的国君,对这个最大的离岛无不关爱有加。为了达成有效的管制,有的不惜发兵征战。有文字记录的第一次远征台湾,发生在公元230年。三国时期的吴国君主孙权派遣将军卫温、诸葛直率水军一万到达被当时称为“夷洲”的台湾。他们的台湾之行历时一年,最后因为疾病流行,水土不服,官兵死伤十之八九,最后则带着数千名台湾居民回到大陆。这类远征并非单纯军事行动,而是为了巩固边疆和离岛,建立起有效的管制,防止外敌入侵。此后为打击西班牙、荷兰侵略者,朝廷也有发兵台湾的战例。
“台湾省”的称谓源自清朝,是大清的第20个行政省。省级行政区划的建立,对外主要是为了巩固东南海防,防御外国列强的侵略,加强军事防务;对内则开始近代工业化过程,促进开矿、邮政、交通、垦荒、教育事业等社会事业的发展。由于1894年夏“甲午海战”的失利,致小日本攻占了平壤和威海并于1894年11月22日在旅顺进行大规模屠杀,血洗全城。日军的暴行让腐败无能的朝廷出现了所谓“主和”派左右西太后的局面,慈禧不愿意其六十大寿为进一步战争的干扰,朝廷重臣李鸿章为了保存自己嫡系的淮军实力,也力主割地赔款跟小日本和解。1895年3月,李鸿章带着儿子和美国顾问科士达等人,以“头等全权大臣”的名义抵达小日本马关,与小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是:朝鲜完全“自主”,实际上即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割让我国辽东半岛、台湾省、澎湖列岛等地(后辽东半岛由中国以3000万两白银的代价“赎回”);赔款白银2亿两;允许小日本资本家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各种工厂等等。从此,台湾省作为小日本的一部分存在到小日本二战战败投降。日本占领时期,实行的是其国内管制,几乎把中华文明“清除”干净。
1945年台湾省重新回归中华民族怀抱后,由于当时的民国政府根本无力回馈回归的台湾人民。1949年蒋中正率国民党军政人员败退台湾省后,实行了长时间的“戒严”和白色恐怖治理。台湾经济出现转机是在其子蒋经国当政时期,以“十大”建设带动其经济发展。
由于台湾经济这20年出现了低增长,急需新的增长点,故大力发展旅游观光业,成都居民也被圈进了其第二批“自由行”名单。百闻不如一见,利用新春时节到台湾省短游了一些地方。成都到台北还算方便,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有航班“直飞”台北桃园机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