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贴士:上传图片,每层楼请不要超过两张,以保证最佳访问速度!
11。四川历史上,张献忠和张亚子影响都极为深远,他们分别因何而出名?又因何而联系到了一起?
答:(1)明末清初,张献忠几乎杀光了四川人.但也有人考证这是满清干的好事,栽赃到张献忠头上的.
(2)文昌,本是天上的星宿,也称“文曲星”。传说,主文运、司科举,南宋成了越西籍善士张亚子的尊号。“北有孔子,南有文昌”之说流传已久,其实思想文化早就已突破南北之地域限制,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集中代表,是儒家与道家文化的典范。
(3)相传在明末时,农民起义军首领张献忠率部打进四川,他在见到“文昌宫”内张亚子的神像时,这位自称“我花开后百花杀”,后来在四川建立了“大西”王朝,做了3年“大顺皇帝”的大将军,又一次豪气万丈,他笑对此偶像说道:“你姓张,咱家也姓张,就与你联宗了吧。”于是他当真命人为自己塑了一尊像,一起并列于庙堂上,还把此庙改称为“太庙”,当然张献忠最后兵败而死,其自塑的像自然也难逃被毁的命运,“太庙”也再次恢复为原先的“文昌宫”。
12。成都的永陵是指谁的陵墓?他是四川多少个偏安一隅的政权中的一个?
答:永陵是指唐末的前蜀王建的陵墓。
四川偏安一隅的政权如下:
西汉末公孙述建立的蜀(8-25)前后18年
东汉末刘焉父子(189-214)前后26年
东汉末刘备建立的蜀汉(215-263)前后49年 (从实际占领成为割据势力算起)
东晋李雄建立的成汉(306-347)前后42年
唐末王建的前蜀(907-926)前后20年
五代孟知祥建立的后蜀(934-965)前后32年
元末明玉珍建立的大夏(1363-1671)前后9年
明末张献忠建立的大西(1644-1646)前后3年
13.成都为什么简称“锦”?为什么简称“蓉”?
答:五代时,后蜀皇帝孟昶偏爱芙蓉花,命百姓在城墙上遍植芙蓉树,花开时节,成都“四十里为锦秀”,故成都又被称为芙蓉城,简称“蓉城”
汉代,成都的织锦业发达,成为朝廷重要贡赋来源,朝廷遂设置锦管理,并在城西南筑“锦官城”,后世因此把锦官城作为成都的别称,简称“锦城”。
14。成都在历史上还有哪些别称?
答:(1)龟城。龟城的由来是张仪修成都城墙的时候,怎么修也要垮,后来张仪看到一个神龟在自己面前一直走,他就和士兵一直跟着这个神龟走,刚好围着城走了一圈,神龟就突然一翻身死掉了。后来张仪按照神龟的路线修了城墙,城墙就再也没有跨,神龟死了的地方后来叫龟化桥又叫青石桥。
后来这个神龟还是出现了几次,有两次比较出名。一次是成都在发大洪水,差点变为废墟;还有一次是缴四川的时候、成都变成了三十里城郭无一人,这两次事情之前都是有人看到了神龟在那里哭泣。
成都的地图虽然在扩大,但是一直是按照神龟的背面在发展,稍微有一些椭圆,正心偏在一边。成都的路都必须按照这个风水来发展,唯一没有按照这个规律发展的道路一直很萧条,就是出名的二环路,二环路就是相对很圆,没有按照原来的布局,所以一直是经济的陷阱。
神龟是龙的儿子,也是长久健康的意思。成都是中国的风水宝地,城址和城名一直不变,这个是全世界的奇迹。有龙子神龟庇护的成都,将在未来发展得更好,统领中国西部非成都莫属!
(2)满城。从女真族的兴起到入关后统治全国,八旗军的武功与“满城”的设置有着紧密的联系。魏源以满族的特征为“城郭士著射猎之国”(《圣武记》卷一)。举凡八旗军驻防之处,处处筑城自守,人们习惯称为“满城”。“满城”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性质上也发生变化。在入关以前,它主要是军事上攻守战备的需要;到统一全国以后,它同时也是清王朝执行旗汉分治的措施之一。通过考察清代成都满城的设置,可以进一步探索旗汉分治的状况。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开始在成都修筑“满城”(沿袭古少城基地,又称少城)。由于西藏地区发生蒙古准噶尔部入侵事件,清王朝已开始打算在成都设驻防八旗以镇慑西南了。成都的“满城”及营房是由四川省各州县官民捐资修筑的,位于大城的西南隅,城周长约四里五分,城墙高约一丈四尺,全城为一矩形,其范围东西从今红光路口沿东城根街一线;南部为南较场,约今省军区驻地;西面靠同仁路以西一线,北面为红光路一线。
(3)秦城。公元311年,秦国丞相张仪率大军消灭了开明氏的蜀国。秦惠王改蜀国为郡,命张若为蜀郡守,并在此建城.据《华阳国志》记载,当时张若、张仪所筑的秦城,周围十二里,高七丈,城下修有仓库,城墙上筑有哨所、箭楼,城内建有街坊和府衙。秦城分太城和少城两部分,太城在东,少城在西。秦城又有龟城的别称,最早源于扬雄的《蜀本记》,本中记载:“秦相张公子所筑成都,屡有颓坏,有龟行于此,巫师言依龟行迹筑之,而城果就”。然而,宋代时赵汴做出了科学的解释,指出张若所筑城墙亦顺江之势,因成都地势偏东北,所以所修建筑都为顺势而建。从今天的成都也可以看出,大部分街道还是偏向东北方的。
(4)除以上所说的龟城、锦城、蓉城外,成都历史上还被称为“车官城、羊马城和罗城”,
(5)成都最早的名字叫“蜀王城”。从古蜀国的出土文物考究,成都北门的文殊院一带,可能是古代蜀国蜀王城的中心区。在北较场五担山,有蜀王妃的墓冢、石镜和王女墓;在西北桥、罗家碾、百花潭附近,也先后发现不少古蜀国的墓群。在羊子山土台发掘的城墙,高约10米,说明蜀王城城池的规模不小。
(6)锦官城。到汉代,在成都织锦业最休中的地方设置官署,任命锦官,修筑了“锦官城”。据东晋李膺《益州记》载:“锦城在益州南,笮桥东,流水南岸,昔蜀时故锦官处也,号锦里,城墉犹在。”推想其城旧址,很可能就在现在的百花潭花园一带。又因唐、宋诗从多以“锦江”、“锦城”作为成都的象征,所以成都又有“锦城”的称呼。
(7)车官城。到汉末至蜀汉时期,在锦官城的西面修建了“车官城”,是车官衙门的所在地。当时盐、铁、蜀锦等生产都具有相当规模,成都是西南地区物资集散地和交通枢纽,靠车马运输同外地交流,设车官统一管理车辆的制造、修理和调配使用,修建的车官城也就因此得名。
(8)在唐代,由西川节度使高骈主持修建的城叫“罗城”。于唐僖宗乾符三年(公元876年)开始扩建,城墙周长12.5公里,高达二丈六尺,共有10道城门. 城墙上面有楼、橹、廊、庑5600多间,是规模较大的一次扩建。后唐明宗天成二年(公元927年),西川节度副使孟知详想割据四川称霸一方,在罗城外修建了一座“羊马城”。城周长21公里,高一丈七尺,墙基宽二丈二尺,共有9道城门。因打仗需要大量的粮食和肉食,粮食充足而肉食不易征集,所以修筑着马城用来饲养牛羊马匹。
(9)明代洪武十一年,由蜀郡指挥使赵清等在蜀城基础上扩建了“明城”,城墙都加高八尺,周长近15公里,有5道城门,在明末时毁于战火。康熙年间,四川巡抚在明城废墟上重建了“清城”,城墙高三丈,宽一丈八尺,周长6公里长;城区面积南北长35公里长,东西宽45公里多。在城西南角隔出一座给八旗官兵及家属居住的“满城”,城周长2公里多,有5道城门,其范围约在如今的西大街、八宝街、东夺根街、君平街、包家巷的区域内。
辛亥革命后,满城被称为“少城”。
(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
15.杜甫“门泊东吴万里船”是指哪道门?成都在历史上由多少道门?
这应该是南门. 一般说成都的门就是 东 南 西北四道门.综合来看.南门的可能性最大.
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