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贴士:发图文帖,图片宽度请不要超过900像素,以保证最佳显示效果!
本帖最后由 吕国宾 于 2010-3-19 12:56 编辑
相比之前所测高度“矮”了11米,专家称是测量技术更先进更精确
2009年10月9日,一支由专业登山队员、成都市勘察测绘研究院专家等70余人组成的科考队伍,在著名登山记者刘建的带领下,向芦山最高峰——大雪塘(又名大雪峰)进发。他们此行的目的,除了对大川河的生物多样性进行科考,还将首次实地测绘大雪塘精确海拔高度。昨天上午,成都市勘察测绘研究院揭晓了大雪塘的精确高度——5353米。
GPS测量大雪塘“矮”了11米
2009年10月14日下午4点,历时12天的艰苦探测,科考队员成功登顶大雪塘,测量工作成功进行。此后,复杂的数据计算分析工作一直持续了近5个月。
为了得出更精确的权威数据,这次测量一改从前航拍测试的方法,采用了经典测量与卫星GPS测量结合的技术方案,把水准测量数据、重力测量数据、卫星观测数据和其他所有测量数据放在数据中心进行处理,由专家进行评估,最终得出了大雪塘的精确高度。
相比之前所测高度5364米,此次的高度大约降了11米。对此,成都市勘察测绘研究院的高级工程师邹仁君说,这并不代表大雪塘矮了,仅仅是此次所用的GPS测量方法比之前的航拍更加精确,测量技术、测量方法和测量手段更加先进。
任务艰巨多亏登山队员帮忙
“当时确实很困难,只有省登山协会的3名队员登上了峰顶,完成了测量任务。”提起几个月前在大雪塘的测绘工作,成都市勘察测绘研究院的鲁勇至今还对
自己没能登顶感到惋惜。
对大雪塘的勘测,是鲁勇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登山,他目睹了云山云海的奇观以及雪豹、羚羊等珍稀物种的身影,体会到登山的艰辛和测绘任务的艰巨。“在山上最困难的就是找不到方向。”鲁勇说,他们的住宿地隔观察地不到1公里,一般情况十来分钟就可以走下来,但在测量中,这段路需要走2个多小时。为了便于数据
收集和整理,队伍在山下、突击营地以及山上各设了3个点,由突击营地接收山上的相关数据再传到山下进行收集整理。最终,3名登山队员和4名测绘队员共同完成了测绘任务。
测绘变迁从50米钢尺到GPS
成都勘察测绘院的主任工程师王继斌从业22年,参加了数千次的测绘任务。他说,“我们刚工作的时候用的是七八斤重的50米钢尺测绘,量的距离短不说,而且容易损坏,一项简单的工作需要七八个人,而现在的GPS只要一两个人就可以完成,精度也远远高于钢尺。”王继斌说,目前测绘院正在对双流机场第二跑道和新航展楼进行测绘工作,新航展楼在西南排名第一,是最大的单体建筑,精度要求非常高,对它的测绘采用的都是与国际同步的测量仪器。
记者程渝实习生王蕊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