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7论坛(旅游生活休闲)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540|回复: 14

佛的知识~~~~~~~

[复制链接]

0

主题

666

帖子

926

积分

高级会员

517导游协会CEO

Rank: 4Rank: 4

积分
926
QQ
注册时间
2004-11-29
发表于 2005-3-4 19: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贴士:发图文帖,图片宽度请不要超过900像素,以保证最佳显示效果!
517微信小程序
一.释迦牟尼佛
    佛是梵语“普陀”的简称,(如果用今天的汉语音译,应当是“布达”),佛陀的意义是“觉者”或“智者”。“佛陀”是印度早有的字,但佛教给它加了三种涵义:⑴正觉(对一切法的性质相状,无增无减地、如实地觉了);⑵等觉或遍觉(不仅自觉,即自己觉悟,而且能平等普遍地觉他,即使别人觉悟);⑶圆觉或无上觉,即自觉觉他的智慧和功行都已达到最高的、最圆满的境地。此为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据说,一般人缺此三项,声闻、缘觉缺后二项,菩萨缺最后一项,唯有佛才三项皆全。大乘除尊称释迦牟尼外,还泛称一切觉行圆满者为佛。譬如过去佛,有七佛(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婆佛、拘楼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古有燃灯佛,未来有米勒佛,东方有阿佛、药师佛,西方有阿弥托佛等。
    “如来”这个名词是从梵语译出来的,“如”字就是“真如”,即一切法(事物)的真实状况,它又包含“如实”的意义。佛经对“如来”的解释是:“乘真如之道而来”。又说:“如实而来”。“如来”是一个通用名词,它是“佛陀”的异名。如释迦牟尼佛,可是称释迦牟尼如来:阿弥托佛,可以称阿弥陀如来。
    “南无”是梵语的音译,念成“那摩”,是保持原来古代的读音,现代广东、福建一部分地区,仍保持这个古音。它的意义是“敬礼”。今天印度人相见,互道“那摩悉对”,就是说:“敬礼了”。
    释迦牟尼佛,亦称释迦文佛、世尊,佛教始祖。婆娑世界(现实世界)的教主。佛不是神,释迦牟尼的时代,约公园前六世纪中叶,正是我国春秋时代,与孔子同时。有名有姓,他的姓是乔达摩,名字是悉达多。因为他属于释迦族,人们又称他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释迦牟尼佛是佛教寺院大雄宝殿必须供奉的佛像,释迦是种族号,译为“能仁”;牟尼译为“寂寞”。能仁表示慈悲,属于利他;寂寞表示智慧,属于自利。即有才能又有慈悲,便能积极救世,利益人群,为社会谋幸福,做大众的公仆,虽然能够这样去做,但其内心寂静默照,空其所有。释迦牟尼是佛教徒对他的尊称。关于释迦牟尼的生卒年,南传佛教和北传佛教有不同的说法。其一说法为,公元前565年至公元前485年;另一说法为公元前624年至公园前544年。他是当时北印度迦毗罗卫国(在今尼泊尔南部)净饭王的太子,属刹帝利种娃。
    约2500多年前的喜马拉雅山脚下,今尼泊尔南部与印度毗邻的投罗拉科特附近,有一个名叫拘萨罗属国的迦毗罗卫国。这个国家是释迦族居住的地方,他们是古印度时期著名王族,懿师摩王(汉译“甘蔗王”的后裔)。当时的国王叫首图陀那,汉译“净饭王”,其妻子摩柯摩耶是与迦毗那王城隔河相对的天臂城善觉王的长女。有一天,摩耶夫人梦见一只六牙白象进入腹中,在蓝毗尼花园,突感腹痛,于是孩子便从她的右胁降生了。国王给新生的太子取名为悉达多(汉译“成就者”)。因为释迦族姓乔达摩,太子便被称为乔达摩悉达多。
    据说悉达多太子,刚受完出生仪式后,竟奇迹般的抬起头,环顾四周,向四方各走七步,突然右手指天,左手指地,言道:“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悉达多太子出生七天,母亲即去世,由姨母波者波提养育长大。幼年时代的悉达多太子生活优裕舒适,锦衣玉食,歌舞游猎,尽情享受。净饭王对太子寄予厚望,从小救让他向婆罗门大师学习文学、哲学、算学,跟武士们学习兵法与武艺等等。希望他将来能继承王位,建功立业,成为一个统一天下的君主——“轮转王”。十七岁时,父王便给他纳耶输陀罗为妃,指腹成胎所生儿子罗喉罗。 二十九岁(一说十九岁)时,他有感于人世间生、老、病、寺各种苦恼,悟知世间一切无常,又对当时的婆罗门教不满,便舍弃王族生活,决意拜托尘俗的纠缠,出家修道。先到摩揭陀国王舍城附近跟“数论”先驱阿罗逻迦罗摩和乌陀迦罗摩子学习禅定,知道二仙所修之法不是究竟。后来到雪山树林中单独苦修六年,头顶上被鹊做巢,双膝给芦苇穿过,仍然不能明白心地,认为苦行不是达到解脱的道路,于是舍去旧时所修之定,接受牧女乳糜之供,到尼连河边木瓜园(优楼频螺村)毕钵罗树(即菩提树)下,取吉祥草为座而坐,誓曰:“不成佛道,不起此座。”于是静坐思维“四谛”、“十二因缘”之理,终于在这年腊月初八之夜,目睹明星出现而豁然大悟,时年三十五(一说三十)岁。从此以后,遍游各处,化道众生,谈经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他在恒河两岸宣,广招弟子;他在波罗奈城度阿若桥陈如等五人为最初的佛弟子,并为他们说法,佛教把佛陀第一次说法称为“初转法轮”。后来又接受耶舍、迦叶三兄弟、舍利佛、目犍莲等人,以及堂弟提婆达多等亲属为弟子。弟子很多,常随弟子一千二百多人,其中著名者有十人,称十大弟子。其儿子罗喉罗、姨母波者波提也皈依了佛教,经过多年的传教,其势力逐渐扩大,组成了佛教徒组织——僧团,当时富有的商人须达多和舍卫国王太子陀还向佛陀捐赠了祗园精舍,作为佛陀向众人说法传教的重要场所。临终前,他还为已一百二十岁的婆罗门须跋陀罗说法,收他为最后一个弟子。讲完法语后,在拘尸那拉城跋提河边,娑罗双树下涅?,终年八十岁,遗体被火化。舍利分给八个国家建舍利塔供养,他身前所说的佛法,被弟子们整理成经、律、论三藏。
    综其释迦牟尼佛的一生,即八相成道:
    一、降生率——释迦牟尼降生前,原为菩萨住在兜率天内院。释迦牟尼佛观察五种因缘(1、世间,2、地点,3、国家,4、家庭,5、父母)已经成熟,便决定降生人间,度化众生。
    二、托胎——释迦化乘六牙白象,象口含白色莲花;下降北天?迦毗罗为国,从净饭王夫人摩?摩耶的左胁入胎。释迦在胎中为诸天说法,此即“起住论”所示“住胎”之相。
    三、出生——四月八日,释迦自摩耶夫人右胁降生,诞生于兰毗尼园的无忧树下,成为悉达多太子。据说太子下地能走,周行七步,步步生莲花,并且举目四顾,自言:“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时天雨香花,九龙吐水为太子沐浴。
    四、出家——太子看到世间老、病、死等,无常之苦,而产生修道之念。在一个月明之夜,太子毅然抛弃王位、财富和妻子,悄悄离开王宫,决定到深山僻林中去寻求解脱人生痛苦的真理。黎明,太子抵达罗摩村自剃须发,披上袈裟,并谴责侍者车匿回城向净饭王报告他已出家。太子时年二十九岁。
    五、降魔——太子在苦行林中修六年苦行,形体枯瘦,任未见到,他便放弃苦行,受牧女乳糜之供,恢复了体力。太子来到附近一棵大菩提树下,以吉祥草敷设金刚座,向东端身正坐,发誓:“我今若不证无上大菩提,宁可碎此身,终不起座!”他在树下静坐四十九天,克服了内外的种种“魔障”。
    六、成道——腊月初八日,夜睹明星,豁然悟透一切事物缘起无我之理,“所作之办,不更受用(生死之身)”,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世人尊称他为“普陀”(意为觉者),圣号“释迦牟尼”,时年三十五岁。释迦牟尼成道时说:“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提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
    七、转法轮——释迦牟尼成道后,即赴鹿野菀度化五比丘,以后陆续又度化了一千余人。释迦便率领一千二百五十众徒,周游各地,宣讲佛法。释迦推动正法之轮,碾破异端邪说,弘扬佛法,称为“轮发轮”,在四十五年中,释迦深入民间,说法普度众生。
    八、涅?——释迦在八十岁得时,自知住世度生的因缘已满,便来到拘尸那拉城娑罗双树间,最后一次说法,右侧而卧,安详寂灭。
    世尊在世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度无量众生,然后感演一幕入灭的戏剧。佛陀难道真的入灭了吗?其实并没有入灭。试以水月为譬:天上的明月,好比法身,月光好比报身,水中的月影好比应身(化身),水是见佛的缘,无水则则无缘见佛。释迦牟尼,观察末法众生垢染深重,难以打开玄关识锁,离苦得乐。于是,从悲心中运用广大智慧,巧妙的设一念佛法门,密密转移其颠倒妄想,从切近处断其生死根本,而得心花开放,见弥陀佛性,往生净土。因为一切唯心造,而心不能无念,不念佛法僧,必念贪真痴。所以杀、盗、淫、妄、恶业是从念而起,生死轮回就没有止息的时候了,所以佛就抓住众生妄想不断的习气,善巧方便地用一佛念来代替妄念,使人于不知不觉中,将妄念转为佛念,染心换为净心,从而轻而易举的往生净土,出离生死。古德说:
         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安于妄心,妄心不得不佛。
    释迦牟尼佛德教法分三个时期:1、正法,一千年;对佛所教,能够信解修证;2、像法,一千年;虽有教理,但是正果少;3、末法,一万年;虽有如来教法,流通世间,但是信解修证的人却很少。分不出邪正,辨不清是非,只知道计较人我,追逐名利。这样的修行人,满眼都见。他们不知道“佛”是什么人修成的?“法”的含意是什么?“僧”是怎样命名的?
    释迦牟尼佛是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佛涅?后,佛教逐渐分成不同的宗派,出现“上座部”、“大众部”二个根本部,又从这二个根本部出现许多派别。佛教在印度的发展经过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大乘佛教和密教四个时期,大乘佛教兴起后,将原始佛教和部派佛教贬称为“小乘”。到13世纪,佛教在印度便急剧衰落和消失了。

    据另一传说:
    在公元前六世纪到公元前五世纪,印度迦毗罗王国,也就是现在的尼泊尔南部,净饭王的儿子释迦牟尼创立佛教,释迦牟尼佛创立佛教的那个年代,是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新旧思想交替和宗教信仰复杂的时代,佛教是人类历史上重大社会现象,是包括教主、教义、教徒组织、清规戒律、礼仪制度等复杂内容的综合体,也就是由佛教徒及组织、佛教思想文化和佛教仪式制度二种基本要素构成的系统,佛教即是一种信仰世界,又是一种社会力量,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我们想要了解一个宗教的内容及学教是否人生需要,我们一定要了解一个宗教的教主,他的人格、智慧是否值得我们崇拜信奉,以及信奉了他,是否真能解脱人生的烦恼痛苦?也许,这是我们信仰宗教,最先知道的课题。
    大约在两千五百多年前,佛降生的地方称为世界佛教四大文化之一的尼泊尔蓝毗园,在印度最高的喜马拉雅山,好像一座白色的山峰。其后是一望无际的荒野平原,那里有一个很富有的国家,这就是有名的迦毗罗卫国,国王是净饭王,释迦族中最富声旺的族长,非常著名、能干,智高德胜,自从做了国王后,他把国家治理得风调雨顺,国太民安,王妃摩耶夫人,自从结婚后夫妇恩爱,但美中不足,一直都没有生个王子,时光很快的过去。摩耶夫人45岁那年,在一个万众聚集的深夜里,夫人很甜蜜的睡着,突然她梦见天上射下一股白色的光亮,光亮中有一只大象,大象纯白,有六个象牙,觉悟的白色大象走向夫人的腹中,夫人醒来后,感到无比的喜悦,原来是一场梦,夫人就把此梦告诉国王;大王,你说是不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梦阿!大王说:“唉,的确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梦。夫人自从做了这个梦之后,她每天都过着幸福、安乐的日子,没有烦恼,更没有虚伪心生起来,夫人的智慧增长了;没有多久,夫人将怀孕的喜讯告诉国王,夫人生产的日子,渐渐的接近了,依照当时的印度风格,是要接往娘家的,国王便派了许多宫女,护送夫人回国,当她们经过国都城外的兰毗尼花园的时候,夫人一时心喜,命令停车,走进花园游览,这时,天空的太阳,分外的光明,万花绽放得分外美丽,枝头的小鸟唱着动人的歌,夫人就在一颗无忧树下休息,夫人举着右手攀着一枝开满花的树枝,当花凋落在她身上时,夫惊动了胎气,这时太子就从右胁生下来,这时,许多可爱的小鸟,唱着欢乐的歌声,天乐鸣宫,这一切都是欢呼悉达多太子的诞生于人间。太子的诞生有着种种殊胜的瑞相,他诞生不久后,自行七步,足踏之处,现出七朵莲花,站在莲花上,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口中念道: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这是我在人间最后的诞生,我要广度救济一切众生。这时候,大地震动,传说当时,天上飘落香花,九龙吐水,为太子沐浴,很多的天王和天神都来庆贺,天王执起琉璃幢的四足,无数的天人出现在空中,他们都来赞叹这位现在诞生的太子,未来佛陀的降生。其实,生活在偏僻幽居地方的人民希望看到这希有的瑞相,成千上万的人都争先恐后来到南毗尼花园。净饭王晚年得子,喜出望外;当太子回宫后,隐居雪山的老仙阿诗陀,也从遥远的地方来到迦毗罗卫城宫中,,愿为太子占相。阿诗陀仙人说:国王生下这位相如满月的太子,必定是释迦族中的一大光荣,这国的王子,决不是世上那些智者和学者可以比拟的,他将来必定为众生开拓解脱大道,他若继承王位,不但可以做我国的君王,而且他将统一天下的转轮圣王,他能赐给世间解脱之光,假如他不愿意在世间,爱去住在寂静的山林,必定能得到解脱大道,必能成就真实的智慧,是世间上最伟大、最尊贵的一位大觉者,太子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种伟大的佛陀之相,好比须弥山中之王,佛陀是人天的导师,没有一样和他可以比拟的。阿诗陀,他从来没有看过如此殊胜的相好,仙人说后黯然垂泪,净饭总觉得奇怪,便问阿诗陀仙人:“你究竟为什么要落泪”。“国王,可怜我的年龄已经衰老乐,不能亲闻佛陀的大道,我现在是虽然得到禅定,但未能闻佛陀的正法,所以不知道真正的解脱大道,必定要堕落在灾难天,因而悲泣。”阿诗陀仙人伏下身体向太子礼拜,告辞离去。净饭王听后,心怀愁恼,最恐太子他日会出家,第五天是太子命名的典礼,父王便宴请了著名的婆罗门教教徒,命名为悉达多,希望是吉祥,即一切继承的意思。但到了第七天,不幸的事情发生了,那便是摩耶夫人圣母的逝世。太子便由摩诃波者夫人抚养,她将太子当作她亲身儿子一样的疼爱,让太子获得幸福,使在舒适的生活中长大,还为七岁大的太子请了当时印度最高的学者教授五明和思会陀,聪明的悉达朵太子十九岁那年,和美丽的耶苏陀罗结婚,耶苏陀罗是邻国的公主,是迦毗罗卫国善足王的长女,她美丽的娇容,象初降人间的天女,他们过着幸福欢乐的生活,还生了一个儿子罗?罗。悉达多太子,在宫中过着娇妻美妾的舒适生活,但是精神上任然觉得空虚,所以很想到郊外去看看民间的风情,他请求父王,准许他出游。第一次太子走出王城的时候,见到一位白发花白、弯腰驼背、行动不便的老人;第二次出游城南的时,看见一位病人,身弱骨大,喘气呻吟,容貌枯黄,痛苦万状;第三次太子出游西门,见到一具尸体,臭秽难闻,家属抬着哭泣。这时悉达多太子立刻觉悟到,无聊任何人,出生之后,必然会渐渐衰老,谁也逃避不了老、病、死苦的痛苦,而且一众生为了自己的生存,便作出种种的恶事,甚至相互残杀,造成种种罪业;第四次出游时,遇到一个出家修行的沙门。听到出家修道可以解脱生、老、病、死的道理,便弃王位而出家。
    释迦牟尼佛的一生经历了八个主要阶段,称为“八项成道”:1、从兜率天入世,2、托胎,3、出生,4、出家,5、降魔,6、成道,7、转法轮,8、入涅?。
佛——在佛经没有传入中国以前,在古文中只用了右边的弗字,由于佛经传入中国后,为了便于翻译,又由于佛事由人修成。所以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后,对我们中国的文学和文字都起了很大的影响。
    佛是“佛陀”两字的简称,译成中文是“觉”义,觉者佛也,佛者觉也。觉悟以后,就是佛。佛包括三种智慧: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





来到这个世上,一切仿佛莫名奇妙!莫名的悲伤,莫名的苦痛。让你无法控制!只好让自己--在这个莫名的世上--寻找莫名的感觉!

0

主题

666

帖子

926

积分

高级会员

517导游协会CEO

Rank: 4Rank: 4

积分
926
QQ
注册时间
2004-11-29
 楼主| 发表于 2005-3-4 19:3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贴士:发图文帖,图片宽度请不要超过900像素,以保证最佳显示效果!
517微信小程序
二.释迦牟尼佛像有三种姿势
    坐像   释迦牟尼佛像的坐姿有三种:
结跏趺坐  俗称盘腿打坐。结痂跌坐即坐禅,是把足胫跌交置于腿上,挺直脊梁颈项稍向前,气沉于丹田,平静吐纳,目光散视或集中于某一固定物,排除一切杂念。坐禅从内容而言,有五大法门:调息入定、座不净关、生慈悲心、洞明因缘、赞颂念佛。从过程而言,有四禅定阶段:一禅、二禅、三禅、至四禅,即进入无欲无念、无喜无忧的境界,获得澄澈透明的智慧,且有天耳通。结痂跌坐像手的姿势,长见的有“说法印”、“触地印”。“说法印”是右手上举,其拇指与食指前端相接做环状,余三指半屈半伸,左手掌心向内,以食指和无名指接触右手,表示释迦说法地姿势,这种姿势地造像名为“说法像”。“触地印”是右手直伸下垂,接触地面,表示释迦牟尼成道前为众生牺牲自己,这一切唯有大地可以证明,这种姿势的造像名为“成道像”。结痂跌坐,就是左足放于右大腿上,右足放于左腿上。这个姿势使人心中最稳定,所以又称金刚痂跌坐。
    半结痂跌坐    就是左足放于右大腿上,右足放于左大腿下,这是造像中最常见的坐姿。
     痂跌坐   就是两足下垂,又称倚座。另外还有立像,是释迦牟尼佛游化和乞食的形象。佛像手指的姿势称为“手印”。最常见的手印是“禅定印”, 双手上下相叠,放于小腹处,手掌向上,表示禅定,还有“说法印”,左手放在足上,右手举起,屈指作环形,“施无畏印”,右手屈臂前伸,手掌向前,手指向上,表示能除众生苦,“与源印”,左臂端起,左手指向下伸屈,手掌向前,表示能满众生愿。佛教有大乘、小乘之分,显教、密教之分,他们之间的教义不同,礼拜的佛像也有不同,如大乘的三身佛不见于小乘寺院,密教的五方佛不见于显教寺院等,总之,在中国佛教艺术中,密教的佛像种类是最多的。
    立像   名旃檀佛像。旃檀为树木名,即檀香木。传说释迦牟尼在世时(一说涅?不久),印度优填王用旃檀佛像,左手下垂,掌心向外,五指自然弯曲,称为“与愿印”,或称为“如意印”、“施与印”,表示能满足众生愿望;右手屈臂上伸并肩,掌心也向外,五指朝上,名为“施无畏印”,表示能解除众生苦难使之安心。
卧像   据佛教史籍记载,释迦牟尼收最后一个弟子善贤时,已达80高龄,她在游化时碰上雨季,患重病,走到拘尸那拉城外河边一片茂密的树林中,疲倦的释迦在两颗娑罗树之间,头朝上方,右胁而卧。释迦牟尼向右侧平拢,为其进入涅?的姿势。月光透过树叶照在他脸上,安详、高尚、圣洁,释迦即将涅?之际,突然光明普照,安子无比的哀痛,感到无依无靠。佛祖向右侧身躯在狮子床上,安慰大家说:“佛是永存的,法是无边的,你们要依法不断修行。我灭度后你们要以大法为师。”这就是释迦牟尼佛“八相成道”的第八相“入灭”,后人就依据“”如来涅这一相,塑造了卧佛。(现代医学认为,释迦牟尼的涅?姿势,不压迫心脏部位,周身肌肉放松,血液畅通,是最佳睡眠姿势)
    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左胁侍为长年的迦叶,即佛经第一次结集的召集人。

三.  弥勒菩萨:弥勒是梵语的音译,弥勒为姓,意译慈氏,字阿逸多,义为无能胜。他生在南天竺(印度
    婆罗门家里,生来相貌庄严,聪慧异常。按印度的习惯,生了孩子要请相师看相。相师惊异地说:“此儿具足轮王相,长大必然要成转轮圣王”。这话很快转到国王耳里,满朝文武惶恐异常,怕国内要发生政变。急欲觅得此子,加以杀害。其父预感大祸临头,即将其匿藏于母舅家中,舅母虑其祸不能免,即令其从佛闻法,随佛出家。弥勒由于从小生活在经济富裕的祖氏家中,出家后,依然交游族姓,喜爱穿着。如国王将一件金缕袈裟供佛,佛将它赐给诸比丘,大家看到这般华丽的袈裟,谁都不敢要。喂弥勒受之,并天天穿在身上,到处乞食,引起一些比丘议论,他听了根本不放在心上。弥勒在《楞严经》里说:“忆我往昔,有佛出世,名曰月灯明,我以彼佛而得出家,化重名利,好游族姓。”《法华经序品》中文殊也说他:“心常怀懈怠,贪著于名利,求名利无忧,多游族姓家”。说明他这一习性的养成,并非始于今日,而是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由来已久。
    弥勒成佛的历史,比释迦牟尼资格要老得多。但他因喜好郊游,爱吃穿,而重视慧眼、勇猛精进却不如释迦,结果是后来者居上了。在《米勒菩萨所向本愿经》里,释迦回忆说:“弥勒发意先我之前四十二劫,成最正觉”。我以十事致最正觉,一者,所有无所爱惜。二者妻妇,三者儿子,四者头目,五者手足,六者国土,七者珍宝财务,八者髓脑,九者血肉,十者不惜自命,我以此十疾得佛道。
弥勒出家后,不与小乘比丘为伍,而与文殊、普贤、观音、大势至等大菩萨同事,所以在大乘法会上,弥勒都占有重要的席位。如《华严经》弥勒观楼阁,而令善财入于法界。《般若护国》为波斯匿王酬量希相,法华会上,而与文殊其位流通。《解深密经》释迦以瑜伽之教,传与弥勒,九百年后,畅宏于世。
    释迦牟尼在他的众弟子中,对弥勒总是另眼看待。他选择弥勒作接班人,予以授记,次当作佛。这件事引起一些比丘的非议。在《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陀天经》中,优波离问佛:“此阿逸多具凡夫身,未断诸漏,此人命终当生何处?其人今者虽复出家,不修禅宗,不断烦劳,此人命终将生何国?”释迦牟尼回答优波离说:“此人成佛无疑,十二年后,弥勒于波罗奈国劫波利,大婆罗门家,本所生处,行跏跌坐,入入灭定,身紫金色,光明显赫,如百千日,上至兜率天,其舍利,如铸金像,不动不摇。身圆光中,有着楞严三昧般若波罗密,时诸天人,寻即为起众宝妙塔,供养舍利。时兜率天,七宝太内,摩尼殿上,狮子床座,忽然化生于莲花上,结痂跌坐,身如阎浮檀木色,长十六由旬,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悉皆具足,昼夜之时,不停地转大法轮,度诸天子。”
    在优波离等人眼中,弥勒是一个“不修禅定、不断烦恼、未尽诸漏”的一个凡夫。释迦选这样一个人接班,授记作佛,是难以想得通的。说明二乘人的偏见,对一乘佛道是不能望其项背。弥勒精神,体现菩萨在艰苦条件下,行菩萨道,着重利他。于利他中,实现自利,完成佛国依正庄严。
    五十六亿七千万后,弥勒当于阎浮提示现八相成道,证得佛果。
    那时阎浮提的情况大致如下:
    ⑴自然条件:国土长十千由旬,广八千由旬,。土地平坦如境,名花软草,遍覆其地。种园中树木,华果茂盛,其树悉皆高三十里。
    ⑵居名:人寿八万四千岁,智慧威德,色力具足,安慰快乐,唯有三病:一者便利;二者饮食;三者衰老。女人年五百岁,尔乃行嫁。
    ⑶城市:街巷道陌,广十二里,扫洒清净,有明珠柱,皆高十里,其光照耀,昼夜无异,灯烛之明,不复为用,时世安乐,无有怨贼劫窃之患。城邑聚落,无闭门者,亦无哀恼,水火刀兵,及诸饥荒毒害之难。人常慈心,恭敬如顺,调伏诸根,语言谦逊。
    ⑷政治:时有转轮王名襄法,有四种兵以威武统治四天下,王有七宝,又有四大藏,各有四亿小藏围绕。清泉涌出,无守护者,众人见之,心无食者。
弥勒生下后,也如释迦有托生、出家、成道、说法种种示相。
    ⑸托生-有大婆罗门名曰妙梵,如梵摩波提,弥勒托生为父母。弥勒生后,肤紫金色,身高千足,胸广三十丈,面长二十四丈四尺,具足三十二相,相好端正无比.

四. 佛的十号

    如来——《金刚金》说: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应供——《大智度论》说:应受一切天地众生供养。又可译为杀贼,即杀无明贼,亦可译为“不生”,即不生不灭。“供应”又名“堪为福田”。

    正遍知——或名“正遍觉”。谓正确而全面地了解一切事物。“正遍知”又名遍知法界号,按上述三号又可以同“三德”、“三帝”相配。“正遍知”为般若德,其谛:“应供”为解脱德,俗谛:“如来”为法身德,中谛。

    明行足——足谓具足。能知过去、未来和断尽烦恼的“三明”。《大智度论》谓:“宿命、天眼、漏(烦恼)尽,名为三明;三乘虽得三明,明不满足;佛悉满足,十为异也。”“明行足”名“果显因德明”。

    善逝——或名“过去”。谓以“大智”、“深禅”为本,“行入正道”而入于涅?。《菩萨地持经》谓:“第一上升,永不复还(生死),故名善逝。“善逝”又名“妙往菩提号”。

世间解——《菩萨地持经》谓:知世间众生界一切的烦恼且清净,名世间解。谓了解世间一切污浊事相及解脱方法。“世间解”又名“达伪通真号”。

无上士——佛是断尽一切烦恼的至高无上者。《涅?经》说:“有所断者名上士;无所断者,名无上士。”一切事物中,涅?无上;一切众生中,佛为无上。“无上士”又名“摄化从道”。

调御丈夫——《大智度论》说:“佛以大慈大智故,有时软言语,有时苦切语,有时杂语,令不失道。”佛善于应时、应地、应人而善巧说教,故又名“应机授法号”。

天人师——《大智度论》说:“佛示现是应作、是不应作,是善、是不善”,令人随教而行。又一说:度余道众生者少,度天人众者多。因此独指“人天”的大导师。“天人师”又名“觉悟归真号。”

佛世尊——佛之义为觉。《妙乐记》说:“此云智者、觉者、对愚说智,对迷说觉。”又《成实论》说:“具上九号,为物钦垂,故曰世尊。天上、人间所共尊称”。


来到这个世上,一切仿佛莫名奇妙!莫名的悲伤,莫名的苦痛。让你无法控制!只好让自己--在这个莫名的世上--寻找莫名的感觉!

200

主题

1294

帖子

3016

积分

钻石会员

一个人的世界

Rank: 6Rank: 6

积分
3016
QQ
注册时间
2004-1-17
发表于 2005-3-4 23:4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贴士:发图文帖,图片宽度请不要超过900像素,以保证最佳显示效果!
517微信小程序
皈依弟子是不一样哈```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0

主题

365

帖子

114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

积分
1145
注册时间
2004-1-8
发表于 2005-3-5 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贴士:看帖回帖,那是一种美德!
学佛是件很郁闷的事情吧??
我的爱人在山腰! 我想追她山太高!

0

主题

666

帖子

926

积分

高级会员

517导游协会CEO

Rank: 4Rank: 4

积分
926
QQ
注册时间
2004-11-29
 楼主| 发表于 2005-3-5 18:2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贴士:发图文帖,图片宽度请不要超过900像素,以保证最佳显示效果!
哈哈哈!
主要是精神的修行!
来到这个世上,一切仿佛莫名奇妙!莫名的悲伤,莫名的苦痛。让你无法控制!只好让自己--在这个莫名的世上--寻找莫名的感觉!

0

主题

41

帖子

4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9
注册时间
2005-3-3
发表于 2005-3-5 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贴士:上传图片,每层楼请不要超过两张,以保证最佳访问速度!
你娃娃上次不是告诉我说,
佛教是无神论的嘛!哈哈哈哈~~~~~``
[B]我微笑。 嘻嘻~[/B]
小贴士:看帖回帖,那是一种美德!

0

主题

3953

帖子

9717

积分

论坛元老

0833导游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717
注册时间
2003-2-26
发表于 2005-3-5 2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贴士:发图文帖,图片宽度请不要超过900像素,以保证最佳显示效果!
我要是游客,你这样讲,我非揍你不可!:)
QQ:228262066 我的个人主页:http://www.63ly.net 我的淘宝店子:http://shop33990938.taobao.com/ 欢迎新老朋友多多交流!
小贴士:看帖回帖,那是一种美德!

0

主题

666

帖子

926

积分

高级会员

517导游协会CEO

Rank: 4Rank: 4

积分
926
QQ
注册时间
2004-11-29
 楼主| 发表于 2005-3-6 0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贴士:看帖回帖,那是一种美德!
哈哈哈!怡宁,你是说我还是说你楼上那位啊!
来到这个世上,一切仿佛莫名奇妙!莫名的悲伤,莫名的苦痛。让你无法控制!只好让自己--在这个莫名的世上--寻找莫名的感觉!

0

主题

179

帖子

64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

积分
641
QQ
注册时间
2005-3-1
发表于 2005-3-8 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贴士:看帖回帖,那是一种美德!
爱+爱=非常的爱; 爱-爱=爱的起点; 爱乘爱=无限的爱; 爱除爱=唯一的爱.
小贴士:看帖回帖,那是一种美德!

0

主题

569

帖子

1662

积分

金牌会员

小妹崽

Rank: 5Rank: 5Rank: 5

积分
1662
注册时间
2004-11-18
发表于 2005-3-10 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贴士:发图文帖,图片宽度请不要超过900像素,以保证最佳显示效果!
其实   给游客 不用讲这么 复杂,  点到为止.  讲多了,他们也觉得烦 .
妖精!你往哪里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517旅游网 ( 川B2-20080114 )

GMT+8, 2024-11-29 14:5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