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4-6-21 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贴士:上传图片,每层楼请不要超过两张,以保证最佳访问速度!
生于70年代 (3)
*咱那时候的歌曲(70年代生)
最近流行写《咱那时候的……》这样的半命题作文,有《咱那时候的动画片》、《咱那时候的衣服》等等,都是一帮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出生的人写的。一转眼,我们这帮人也到了怀旧的年龄了。哎,岁月如飞刀,刀刀催人老啊!今儿小弟我手痒,想来想去,写一写咱们听过的歌曲吧,现在KTV里老少爷么都好这口儿,我也就跟着起起哄吧!
时光在指间倒流。对我来说,小的时候最早听的歌曲,是《天黑黑》,一首闽南语歌曲,这首歌前段日子被孙燕姿翻唱过,听的时候很小很小,在外婆的背上,上初中的时候外婆去世了,每次听到孙燕姿在唱片里唱“天黑黑”三个字,就有一种流泪的冲动,那是一种在都市的喧嚣中久违的冲动,仿佛有一双手把你一把拉回二十年前的单纯岁月。后来就是《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听这首歌的时候我读幼儿园中班,唱歌的是一个在读小学一年级的女生,当时感觉唱这首歌的都是有文化的人,受过教育很有觉悟,同时期的歌曲还有一首说不出歌名的歌,歌词是“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我去上学校,天天不迟到,老师说,好好好,长大要为人民立功劳。”后来这首歌被改成了——“我去炸学校,校长不知道,线一拉,我就跑,轰隆一声学校不见了。”被我们改歌词的歌还有东芝的广告歌,原来的“TOSHIBA,TOSHIBA,新时代的东芝”被我们改成了“偷去吧,偷去吧,大家的东西”。
读小学的时候听过的最有印像的歌是《让我们荡起双桨》,那是第一首让我觉得歌词有水平的歌;还有就是那首无数次被重复的《学习雷锋好榜样》,学校为这首歌举行过大合唱比赛,小弟我还因为在比赛时不太严肃而挨过老师的批评,有点傻的场合,全体穿校服,那情形用北京话来说就是“事逼儿事似的假扛”。
后来“小虎队”来了,仿佛一夜之间,人们对歌曲的认知开始改变,出唱片的不必再是电视里那些拉着长声直到观众鼓掌才肯罢休的歌唱家。当时很流行的歌曲包括《青苹果乐园》、《逍遥游》、《星星的约会》,现在听起来觉得胃部很不适当年却是那样的津津有味,电视里偶而还会看见这三只小虎的身影,他们今天显得有点老态龙钟,吴奇隆的额头上有了一些皱纹,陈志鹏的腰部甚至有一些赘肉,很难想像当年他们曾经在舞台上载歌载舞。同时期的还有“*蜢”,也是三个人的组合,如今更是老得不成样子了。再有就是记不清一共有几个人的“红孩儿”,唯一听过的是他们的那张《摇摆女郎》。还有一位哥么在“央视”的春节晚会嘶喊着“让我一次爱个够”,至于费翔,咱们也就别提了,这么老的偶像还请出来,想起他现在那副衰老的样子就不忍心。哎,人哪,就像那冬天里的一把火,总有灭的时候。
上初中的时候,比较流行郑智化,有他的《水手》、《星星点灯》,哎,这些歌名今天写出来是这样这样的老土,真不知道当年是怎么想的!乐队有“唐朝”、“BEYOND”,海峡彼岸还有一个叫林志颖的人,此人红的时候竟然比同时期的周华健还红。香港方面,开始有“四大天王”的称呼,这四个人的名字我实在是不想再打出来了,他们已经折磨我们够长时间了,其中那个姓张的,出了一张《吻别》,当时在全中国都火得不得了,电视里经常播他的MTV,一点都不亚于今天的“脑白金”广告。
一直到了一九九四年我上高中的时候,大陆歌坛才背着我火了一把,仿佛在一夜之间有了生机,魔岩三杰和校园民谣开始兴风作浪,还有林依轮、高林生、郑均他们仨,很多很好听的歌塞满了一九九四年的日历,很多今天我们仍然能看见仍记得的歌手,在那一年,从他们的嗓子眼里跑出至今都纠缠在我们记忆中的旋律。《同桌的你》、《赤裸裸》、《孤独的人是可耻的》等等一系列歌曲,给进入大陆多时的港台音乐以迎头痛击,北京音乐台还为此举办了“辉煌94”这样的颁奖晚会,一个个音乐人轮流上台从主持人手中拿到一个固体,下面还有掌声鲜花什么的,看上去很臭美。
时间到了一九九五年,大陆歌坛又开始恢复了她原先的平静,除了年初一个叫高枫的哥么出来扯两嗓子《大中国》以外,后头什么罗中旭啊、戴军啊,也就一般般,那一年还有一首《祝你平安》吧,歌词中不断地重复“祝你平安”,怕你记不住就这么折腾你,这使我第一次感受到流行音乐是这样地不顾听众的死活。
再往后就更没什么了,九七年,一首《心太软》像潮水一样冲进了整个中国的版图,走在哪个城市的街上都能听见这首歌,唱片封套上三十岁的老男孩任某某仿佛在跟你说:“怎么着,就让你们丫听着这首歌度日,想躲?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哎,只能听呗!此人后来和一个叫“小虫”的创作人炮制出了很多旨在减少人们荷包重量的歌曲。同时期的还有伍佰,被称为“台湾摇滚第一人”,词和曲都很缠绕,上岁数的最好就别听了,他的歌挺累人的。
这些歌听啊听的,整个学生时代也就这么过来了,有一天老了,坐在一棵歪脖树下,秋风在那乱刮,落叶一个劲地往身上砸,我就站在树下跟我孙子说:“这些啊,就是咱那时候的歌曲。
童年时光的十大经典…(七十年代末版)zt
十大经典游戏
还记得你小时候玩的什么游戏吗?看看下面有没有.
1.打弹珠 即打玻璃珠.玩的人各出数枚,输者将丧失对玻璃珠的所有权.玩法通常是"出纲"或"打老虎洞".在地上划线为界,谁的玻璃珠被打出去就输,叫"出纲";或在地上挖出五个坑,谁先打完五个洞,就变老虎,然后打着谁,就把谁的玻璃珠吃掉,这叫"打老虎洞".是不是有点象高尔夫? ^-^ 通常一颗五花小珠2分,一颗透明大珠5分,水平不够只有靠个大来凑了,最原始的动量定理就是这时候学的
2.拍洋画 与弹珠同样疯狂的游戏,买一张16开大的上面印着各式各样小人的硬纸,有西游记的,有变形金刚的,有三国演义的...将它们一小张一小张的剪下,可以按图案内容比大小(一般越稀少的图案越大);也可以比看谁能将洋画拍翻背.总之,常胜将军手里总是握着厚厚一摞脏乎乎的画片,但当时可是得意的不得了噢!
3.滚铁圈 在一二年级时还玩的比较多,后来慢慢失传了.可能是因为没事背着个大鉄圈比较傻气吧
4.丢沙包 打仗扔石头的变种.要三个人玩,非常训练敏捷性.中间的人若被沙包打着算白打,直到能用手抓住"打手"扔过来的沙包,才能"刑满释放".有点象棒球中"投手"和"捕手"之间的耍心眼,斗志斗勇.
5.跳房子 最廉价的游戏,只要一支粉笔,一块石头就可以玩.在地上画出一摞大大小小的格子,然后按照格子的单双,一边前进,一边要把石块踢到正确的格子里,出界或者跳错了格子都算失败.锻炼脚的控制力.
6.跳皮筋 本来是不想把皮筋列进来的,但下课时,校园里的绊马索实在颇为壮观,所以"小马过河""马兰花"们也应占有她们的一席之地.
7.抓棋子 与跳房子相对应,抓棋子讲究的是眼疾手快,四颗军棋子和一个乒乓球.先扔一下球,把棋子撒下去,然后赶快接球,再扔,将所有的棋子翻成正面朝上,接球再扔,将所有棋子横立起来,接球再扔,将所有棋子竖立起来......一旦接不到球,或是把棋子碰翻了,都算输. 这是我见过的难度最大的一种游戏,但很有意思.
8.打乒乓 那时排球太贵,足球没风气.不像乒乓只要有块水泥台就可以玩,所以我们这一代的乒乓球水平都不差.
9.踢毽子 花样繁多的脚上功夫.当然也可拿本书用手打,嘴里还嚷"桥,外,别,背"什么的动作指令.当年不知有多少课本葬身与该游戏下.想来应该是老师最痛恨的一种游戏吧
10.撞拐子 最具男子气概的战斗.曾经有一个膝盖摆在我面前,可是我撞不倒他,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与此.如果上天让我再来一次,我会选择从旁边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