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真的不在世外。
安乐、美好,无忧无虑的生活是人人的期盼,然,愿望的美丽,不代表现实的不残酷,美好不美好,有时候不一定争取就能得到,很多时候只能是悲戚,至多也就无奈地摊摊手做潇洒,似乎,愿望只存活在想象里,现实里,愿望只是一件精美摆设而供人们赞叹。或者正是如此,很久很久以前的陶渊明大哥就用两个字概括了人们的这一愿望:桃源。
也就是说,人们对于桃源的渴望,从来没有停止,哪怕桃源真的仅仅只是乌托邦。坝美村,因为到达的方式完全吻合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而备受推崇,一时间也是美名远扬,人们蜂拥而至,急切的脚步声纷至沓来不停歇。
这样一个美好地方不能将就着敷衍而过,至少是要在桃花开放之时前去,应景迎情而怡心,所以对于去坝美,一拖再拖,直至今年寒假。然而,或许是对桃源两字的期望值过高,坝美竟是我到过的最让我失望的地方。
坝美的桃源美名这几年也是人尽皆知家喻户晓,想必也是与时俱进有了端庄豪华的游客中心接待站,但到达坝美却是出乎我的意料,简陋的泥土地面停车场,更简陋的是售票处,也就一个不能再简陋的亭子。
不过,票价的管理很有条理,硬件简陋,软件却是先进级别的,票价不菲却很有秩序,不是门票是交通票,共五段行程,包括两次马车三次游船,一次性使用、不循环、不违规使用,每走一程便对应票面所规定的那一块撕下,一张大大的门票,待你走出桃源之时已然变成一张方寸大小的记忆。
第一段旅程是从售票处坐马车去码头,不足一公里的路程,整个行程却满足你的新奇感,五位客人一位主人,听着嘀铃铃马铃声向前进,马儿都很乖,知道规矩不超车,也不迷惑于道路两旁的风景和迎面而来的俊马美马,非常负责地将你安全送达码头去开启第二段路程,也是坝美之行的重点行程。
虽然坝美让我有些失望,不过,坐船穿洞进去的路上还是很兴奋的。
船是小船,最多只坐四位客人,滑行在青山绿水之间,有着小舟溯溪的惊险快乐,也有竹筏漂流的浪漫,尤其进洞以后,还有一种神秘的感觉。有一段路,光亮仅仅来自于船家的头灯,因为来往的小船虽然不拥挤却也不少,倒也不那么黑暗,甚至可以看到洞中天然无雕饰的岩石和钟乳石。
小船就是人们进出村寨唯一的交通工具,至今没有汽车能过的道路,前两年听说要修路,但为了保留“桃源”称谓而否决了修路,每年夏日雨季涨水之时便不能进出,若不是电话与wifi的强大信号,那可真成了与世隔绝的孤岛。
下了船,出溶洞,果然如书中所描述一般,一块村庄田园出现在面前,柳暗花明般豁然开朗,那感觉的美好,一如心旷神怡,喀斯特地貌的小山峦围在四周,好像展开着双臂保护着村庄、为村庄遮风挡雨。
但顺着小路走进村里,失望渐渐袭来。桃树寥寥,只有一株盛开,还有一株开了些许,坝美跟神州大地无数个村庄一样,房舍与田园的组合构成田园风光,太平淡不惊艳,或许便是这样的画面让我有些失望,感觉坝美有负盛名。
不过,村里那几株老榕树倒让我喜欢,主要是盘根错节的根系在纠缠里给人一种远古的古朴感,那是一种沉淀的底蕴,低调的华丽,我喜欢这种不张扬的美丽。那片油菜花也是我喜欢的,金灿灿的春天,喜悦地开放着,至于那两座风雨桥,虽然不惊艳,在村子里倒也应景实用,大多客人在桥上休息或者休闲,包括我们,也就在桥上东张西望的时候,看到山上的亭子,于是打听之后上山看坝美全景。
想必,至少有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客人都不上山俯瞰坝美这片桃源,让我们来了一次包场游玩,从上山到下山,没有遇见任何人,以至于我们在岔路口无人可问路而走了很长一段冤枉路,那可是爬山呢,当我气喘吁吁到达观景台亭子,坝美全景展现在眼前,心中只有四个字:不过如此!
下了山去,沿着小路一边漫步感受那份田园风光的惬意,一边走向第二个码头。在船上,两岸风景的移动中,我想,或许,坝美的桃源本不在于外表的画面而在于其与世无争的宁静,而这份宁静需要住下来用心去看人们在日子里的点点滴滴日出日落,并不是我所见的每家每户都挂上了的客栈招牌与菜名与wifi密码的宣扬小海报,以及系着围裙忙碌如风的身影。。 。。。 第三程水路的溶洞里则有了灯光的装饰,跟所有的溶洞一样,红黄绿三原色的灯光粉饰溶洞,花花绿绿的,或许是在告诉游客们即将回到浓妆艳抹的滚滚红尘吧,下了船就是最后一段行程,坐马车到另一个景区入口汤那村,也可以从汤那村进坝美村出,都是单行道。
在汤那村等候回坝美村的车满员时,师傅告诉说如果不满员他就赚不了钱,因为按规定他回程不能搭乘客人,否则就会罚款,而这个规定是两村人经过激烈打架后协调商议出来的。
桃源,不在于抵达的方式,桃源也不在世外,不过是在心里,或者梦里。
飘
2018-3-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