蓑衣岭——岩窝沟:褴褛开疆 海拔2800米的金口河大瓦山蓑衣岭是乐西路经过的最为艰 险的路段。“该岭是当时川康两省的界山,终年云雾弥漫,雨水滴 零,行人翻越,必备蓑衣、斗笠等雨具,故名蓑衣岭。”由于工人 和粮料运输的关系,1940年10月初,才集中了民工与石工2 万人全面动工。这样多的工人,住宿与给养都成问题。山上搭了2 00多间临时工棚,勉强解决了住宿。每天所需粮食达4万公斤, 连同材料工具等都需从乐山运入。据当时统计,大约每3个人做工 就需1个人运输给养。加之蓑衣岭气候恶劣,工人衣服单薄,工棚 简陋,赶工紧张,兼之给养不足,冻死、病死的人数是各段最多的 。 岩窝沟因为地处荒僻,施工困难,承包商均不愿前往,开工较 晚。直到1940年10月中旬,才由石工第一、二两个大队前往 施工,11月到齐了3000名石工。工人们白天黑夜紧张地劳动 ,但是住的是不蔽风雨的草棚;粮食要从富林运去,有时大米供不 上,用杂粮代替,更谈不到什么小菜和肉食。已逝去的我国著名道 路工程和航务工程专家,当时的乐西路施工课长成希 在1941 年2月中旬过岩窝沟时,几千工人仍在紧张地开山,人都要攀石爬 行,更谈不上走汽车。工人们反映,试车时为了通过一辆汽车,清 理路基,花了很多的劳力。分段长郑彤文向他汇报说,在施工中工 人、技术人员死伤不少,有40多名工人坠崖身亡。1940年底 未能打通时,总段长华敬熙受到记过处分。 2001年5月14日参加大渡河大峡谷国家地质公园科考时 ,笔者有幸在大瓦山下的花茨村找到金口河境内唯一健在的乐西公 路筑路老人骆国洪。81岁的骆老人身体健康,精神矍铄。谈起乐 西公路,老人充满了自豪在讲到蓑衣岭时,老人有许多伤感,眼里 滚动着泪水。骆国洪老人告诉我,蓑衣岭极其艰险,常年在此路段 筑路的民工前后有2万多人。当时的总指挥赵祖康几次来到蓑衣岭 坐阵指挥,还调乐山石工到此参战,历经3个多月才劈出路基。骆 老人还说在蓑衣岭段修筑中,死伤民工3000多人。在死去的人 中,有的是无法忍受艰辛逃跑被国民党兵打死;有的是开山放炮被 炸死;有的是劳累生病不治而亡:“还有一种是长年在深山,头发 长达几尺,被虱子活活咬死”。为此,赵祖康在蓑衣岭立了石碑一 块,“褴褛开疆”四个大字篆书于碑,昭示来往的后人。 据载,修建乐西公路,乐山县征调的筑路民工5800人,承 担工程第一总段乐山王浩儿至峨边新场,全长79公里。 乐西路记载着乐山人民对抗战作出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