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蝶谷主-飘 于 2015-2-26 19:22 编辑
当丽江已然满誉神州,距离丽江城北120多公里的宝山石城却依然默默无闻地深藏在金沙江边的峡谷里,日复一日地散发着自己原有的古璞和香醇,那便是纳西人历来的风俗习惯,石城是纳西人的发祥地,不过,最近这两年,石城的美名慢慢地开始扩散,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走向了石城,2015的春节,我们也来到了石城。
去往石城的路并不是平坦大道,不仅仅只是山路弯弯,更还有20公里穿梭在崇山峻岭里的碎石路,不过,如今道路已修建到村口,如果一年前去,还得走至少半个小时的山路才能到达村口。路的艰难阻拦了石城的发展,也保护了石城的原汁原味,在村里,听说要开始修建石城到邻村和太子关的路了,换句话说就是要开始打造了,放眼神州的各大古城古镇古村,浓妆艳抹,粉墨登场,一些担心一些叹息,或者,还有一些无奈吧。
无奈总是难免的,还是快快乐乐去旅行吧。从丽江出发去石城,最近的路是穿过玉龙雪山景区,但路过景区得付银子买门票,只有当地人可以不买,也可不经玉龙雪山景区而绕道30公里经大东乡去石城,而无论走哪条路都可在鸣音镇观瞻玉龙十三峰的俊秀容颜。
过鸣音镇,在玉龙十三峰的护送下,终于看到了石城,下车,站在路边俯瞰石城,那是一座在巨石上以石为基的108户村庄,三面悬崖绝壁,一面金沙江,真真是攻守兼备的天险之城,当初纳西人们选址这里,无不显示其有的睿智。在黄褐色的大色调里,那绿绿的、静静的金沙江犹为突出,碧玉翡翠一般非凡美丽,在我的记忆里,金沙江不是如此文静的,后来在村里知道,那是因为水电站蓄水的缘故。
车只能停在村口,村口有一个小小的停车场,也有守车人,车场已停满了车车,也只好跟别的车一样停在了路边。看了一下,除了一辆河北石家庄的车,全是云P的车,大多是春节期间走亲戚的,也有游客的包车,与我们同住一间客栈的两位游客就是包车过来的,他们从玉龙雪山景区过的,买了门票,却又因时间关系而不能游览玉龙雪山,算是过路费吧,第二天离开的时候看到了两辆川A的车,石城游客不多,少许。
村里有几家客栈,我们在客栈里休息休息便出去逛村了。阳光很灿烂,更热烈,天很蓝,万里无云,气温被阳光烘烤得比春天还温暖,随着我们沿着阶梯在村子里上上下下,一阵阵的温热袭来,让我疑心是不是穿越到了夏天。其实我应该知道的,石城位于金沙江河谷,海拔1700多米,河谷气候,干旱,日夜温差大。
环境造人还是人适应环境?石城的干旱环境里,纳西人们在梯田里有了独创的灌溉系统,我不懂这些水利专业辞语,只是纳闷在这样干旱的石城怎么会有那么多的梯田,又怎么浇灌庄稼呢,我这真是杞人忧天了,纳西人的智慧如此卓越,他们在每块田的下面修暗渠,于是,一条由暗渠和水口组成的浇灌网络便形成了,层层灌溉。
石城的周围很多梯田,美丽的弧线蜿蜒着,黄黄绿绿中很是漂亮,我喜欢这种曲线,像音乐的韵律,妙不可言。下午的梯田在明晃晃的阳光下显得很平静,淡淡地躺在峡谷之内;近斜阳西下时,光影之间,梯田有了舞动的姿态,分分秒秒之间,姿态的变幻让我在取景框里猝不及防,稍纵即逝,原是一个不可复制的过程;清晨,梯田又呈现出平静的姿态,在朝阳的温柔里静静醒来。
曾经的曾经,梯田也是纳西人的生命线,石城最初建于元代为避战事,元代是多远的年代?在我脑海里,似乎可以用古时候来形容了。石城的纳西语是那波路盘坞,不是这几个字,我不过是为了好记才这么写的,路不好又颠簸,这样好记,再说了,音译的,音对了就好了。天时地利人和,恰好这里有一块巨石,石城建在这块巨石上,据说这块巨石是蘑菇状,只是因为建了屋舍,我没看出来,建在巨石上,一是攻守兼备,二也是将四周的土地开垦为庄稼田野,有了田野自然也就有了生命线了。
巨石并非平整,不规则显得更与自然融合,石城依石形而建,便如层层层叠叠建在石头上了,记得有一句形容石城的话事这么说的“我家阳台是你家屋顶”,如此,即便没去过石城或者没见过石城的照片也能想象那份错落有致的美了。
村子里的街巷都很狭窄,有些阶梯还是天然石上开凿的,被踩得铮亮,有了岁月的容颜却又如此的容光焕发,我在那段石梯停留了许久,期间邂逅一位著拐杖的纳西老人,看着他佝偻的身影,忽然有些感慨,人啊,鲜活与沉寂,怎么就那么大的差别。此外,也还遇上其他纳西人,有的不会主动给你招呼,只在你招呼后被动地应和,有的会主动招呼你,甜甜的笑容很可人,让你有了回到家乡的感觉。
春节期间,村子里有一些活动,我们逛村子的时候,人们就在学校的篮球场上打球,在观景台上看得很清楚,晚上也会有打跳,类似篝火晚会,我们去的当晚还放了烟花爆竹,第二天还会有更隆重的打跳,因为村子里有风俗,有人年满49(以及还有两个岁数我没记住)就会全村庆祝,刚好我们所住的客栈老板家的亲戚年满49,这是我们去她家看石锅石床石灶时,见她家大肆准备操办酒席,纳西婆婆告诉说她的大儿子年满49,还请我们参加,第二天清晨路过她家门口见寿星在洗头,梳洗打扮光亮了过生日,真有福。
如今没有战事了,曾经有战事的时候,寿星们或许也依然如此心无旁骛地过生日吧,因为这座石城只有东西两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架势,而东门临江。黄昏在东门的观景台上观看金沙江及峡谷和田野是个好角度,面向金沙江,对岸是宁蒗县了,在对岸观看石头城不啻是一个好角度,没有桥,但东门下有渡口,可以坐船过去;左边的山上是太子关,距离石城10公里,那里是金沙江第二大峡太子峡,第一是虎跳峡,唯有徒步登山前往,太子关的名称来源于元太子忽必烈,当年忽必烈征南诏,在金沙江边将动物皮做船渡江,“元跨革囊”就是这里来的。
西门便是进村的门,纳西人喜欢坐在西门口聊天休闲,大多是老人,在石城的两天都见着了,第二天清晨在西门下的院子里,一位老人坐在一棵树下抽着烟,逆光,很是美,我去问好并挨着他坐,似乎他不怎么听得懂普通话,他说的我也听不懂,不懂耶无所谓,日子的慢慢流淌,无需懂,只需用心走过就好,就像西门上那一圈柏树枝,我无需懂是为何要挂上,我只需懂那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和愿望就好了。
石城的日子是平静的,石城的生活是美丽的,清晨,站在最高的观景台上等太阳将阳光从山的那边照射过来,静静的石城也在慢慢醒来,阳光照来,将袅袅的炊烟照得很漂亮,曾经只是将人间烟火这四个字以一种意向表达在情愫里,也奉行着人间烟火最美,这次在石城,感觉见到了最美人间烟火的实景图,那也是一种心底的感动,因为想起头晚在床边数星星,晨有炊烟,夜有星星,日子能这样过,不是最美是什么。
阳光越来越灿烂,我们回客栈,木姐的酥油茶和玉米饼及其他都做好了,早餐完毕,离开石城,我竟走得一步三回头,直到上车,直到这座巨石上的村庄慢慢隐匿在大山峡谷之中。
2015-2-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