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3-17 13:4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贴士:发图文帖,图片宽度请不要超过900像素,以保证最佳显示效果!
美食精华介绍:
一、西坝豆腐 西坝豆腐历史悠久,于东汉时期传入,精于唐宋时期,有文字可查,则兴盛于明朝万历(公元1573~1620)年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西坝豆腐在选、泡、磨、烧、滤、包的六道工序,道道都有特别的讲究。其中洁净是首要,这就是为什么西坝豆腐比任何地方的豆腐都更洁白、细嫩、绵软、化渣的原因。通过烧、炸、炒、熘、蒸、拌,烹饪出360多种菜肴,荟萃成精妙的豆腐宴席,让人惊叹不已。有文人品过西坝豆腐赞道:“四川豆腐甲天下,西坝豆腐冠四川;洁白如玉细若脂,几乎舌头一起咽。” 西坝方德饭庄、临河苑、沫溪河渡假村,以及五通桥城区的天一香酒楼是品正宗西坝豆腐的好地方。
二、黄鸡肉 在五通桥、西坝沃野千里、江河蜿蜒,盛产花生、黄豆。每年秋收之后,农家鸡群就在收过花生、豆子的空地上放养,自由地觅食土中残留的花生、豆子、蚯蚓,个个吃得精精壮壮、白白胖胖。用它来做菜,煎、炒、炖、炸款款都是上品,其中白砍鸡尤为上口。 上好的天然原料故然为“黄鸡肉” 的鲜美打下了良好的原料基础,加上黄家祖传的配料及煮料工艺,所烹饪出的鸡肉红红的、油油的、亮亮的,食之嫩、香、辣、甜、麻俱全。
三、“鸡血旺汤” 在黄鸡肉的作坊所在地——两河口,每天杀几百只鸡的血被其侄儿们搞成血旺加上煮鸡的鸡汤一煮,再加上青叶菜,一份鲜美的鸡血旺汤就端上桌了。原来只是家常菜的一种,后来一位侄儿在两河口开起了小饭馆,生意爆好,经常在中午,公路两边被食客的车挤得满满的,一时间到两河口吃鸡血旺成了五通桥的时尚。特别是伟人石像的发现,多宝寺睡佛的显露,两河口也自然成了游人吃中餐的最佳选择。 特点是鸡汤鲜美、血旺久煮不老、味碟麻辣鲜香。
四、牛华麻辣烫 始于清代,那时有大量的盐运、煤运工人在此地工作,由于工作紧张,连吃饭的时间也没有,开始便将牛肉串起来,边吃边干,慢慢地发展到今天这种模式。麻辣烫与火锅最大的区别,火锅的味在锅里,麻辣烫的味在碟子里。 有文化的“绿缘”的麻辣烫:在乐山至五通桥牛华段公路边(距乐山大佛5公里) ,每天晚上麻辣烫生意都是红红火火,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吃喝声、说笑声、劝酒声与锅中滚沸的红汤一样,此起彼伏。在林林总总的麻辣烫摊位中,有一家叫“绿缘”的麻辣烫与众不同,步入“绿缘”就会被厅堂中悬挂的对联和诗词民谣所深深地吸引。这些诗词句都出自店老板的手笔。凡来店的客人只要表现出对麻辣烫文化有兴趣的,都会获赠一本《麻辣二椒红似海,烫出一片新天地》的小画册。作者就是忙上迎下的老板徐崇智这位有30多年工龄的工程师,退休后,把所有的积蓄和精力都投入到麻辣烫的事业上。他把麻辣烫看成是自己后半身要为之而奋斗的事业。为此,他在吃麻辣烫的环境上下起了功夫。首先推出服务员统一着装;其二是自行设计并使用上不锈钢木结构的麻辣烫桌及不锈钢用品;其三推出冷藏展示柜、消毒柜、微波炉等硬件,提升麻辣烫的档次。在这些设施上去以后,徐崇智并没有罢手,而是潜心研究起麻辣烫的配料和文化,他把所有的时间都投入到独具特色的小册子的写作和配料的试验上。针对人们吃麻辣烫上火的现象,徐老板用多味中草药料入汤以减少上火的机率,目前他的配方已是比较完美的了。他配制的味碟的味道久蘸不变、清香诱人,己形成了三大系列。他自写、自编、自印作为店上的礼品送给来往客人们的画册,从2000年至今已送出小册子近万册,既宣传了自己,也宣传了五通桥的乡土文化。作品直白自然、直抒胸意、通俗易懂、朗朗上口,为牛华麻辣烫文化留下了有趣的宝贵的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他说:“麻辣烫生意是有限的,而麻辣烫文化是无限的。”2004年底,徐崇智的小册子已是四易其版,而且用彩色铜板纸印刷,增添了五通桥风光画片,内容不断地丰富,既有饮食文化,也有五通桥的旅游资源介绍,妙趣横生,对仗工整,文化味也越来越浓起来。徐崇智采取连锁加盟的办法使绿缘麻辣烫及其文化走出了五通桥,走进更多人的生活之中,让这乡土饮食文化造福于更多的人们,并做出一个“绿缘麻辣烫”的产业。 “一根竹签半头尖,披红挂绿支撑天。五彩盘里游三遍,笑谈声中醉八仙。”
五、何四娘豆腐脑 麻辣香脆的何四娘豆腐脑。凡是吃过牛华豆腐脑的朋友们,一到五通桥定会情不自禁地吞上几口清口水。到了牛华镇,何四娘豆腐脑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据说“五一”豆腐节期间的一天,从成都来50多辆车,把何四娘豆腐脑吃得干干净净。现在何四娘豆腐脑,因其生意火爆成为牛华南华宫商业街的“拳头”商户。特别提示:何四娘说:“做工、用料一点都不能假,否则会自砸品牌”,到这里吃豆腐脑一定不会吃亏。精明的店老板已将“何四娘”注册了商标,准备以连锁加盟的形式,走出五通桥。
六、金山旺子“何三砣” 中医认为:猪血旺对人体内的粉尘的清理排出具有积极的作用。 在五通桥,以岷江为界,河西有名扬海内外的西坝豆腐;河东则有人称“红豆腐”的金山血旺,本地人习惯在早餐、中餐吃,物美价廉、经济实惠。一碗热气腾腾的米饭,一碗血旺上洒绿色的葱花儿,一小碟红油味碟,让食客情不自禁地吞上几口清口水。 金山旺子始于明末清初,当时五通桥的盐井主要在金山一带,熬盐用大量的煤炭,燃烧产生大灰尘,现金山的几座炭灰山包可以证明。于是,吃血旺也就成为金山人的日常食品。在多年的煮血旺儿的过程中,人们逐步掌握了久煮血旺不老的绝活,以何氏家传为佳。又因何家卖的血旺儿大砣实在,三砣即装满一碗,故人称“何三砣” 血旺。 在“四望关大桥”头,何三砣血旺店每天过了中午就收摊了,可见其生意之火曝,食客之钟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