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会员
517导游协会CEO
- 积分
- 926
- 注册时间
- 2004-11-29
|
楼主 |
发表于 2005-3-6 0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贴士:看帖回帖,那是一种美德!
6、象 池 夜 月
峨眉山月,自古留名。观月的最佳地方是在报国寺、萝峰顶、万年寺、仙峰寺和洗象池等地,赏月的最佳时令是在秋天。历代文人雅士不乏吟咏峨眉月的诗句,如:“依依向我不忍别,谁似峨眉半轮月”(陆游);“愁中巫峡暮云合,望里峨眉秋月斜”(王士祯);“飞来一片月,相忆卷帘看”(朱彝尊);“佛灯寒照寂无声,云翠四围山吐月”(刘豫波)。而“象池夜色”是峨眉十景中最富感情色彩的一景。
据民国36年(1947年)中国文化服务社印行黄大受的《峨眉风光》一书剖析:“峨眉山看月最好的地方,是洗象池,因为洗象池上去还有山,背后也是山,只有前面开阔,附近树木也多。金顶虽然高,可是没有陪衬,只是对天看月;洗象池以下,山峰重叠,树木大多,风光不及洗象池观月是十全十美。所以‘象池夜月’,成了峨眉十景之一,有些和西湖的‘平湖秋月’比美呢!”
每当月夜,云收雾敛,遥天一碧,万山沉寂,秋风送爽,一轮明镜斜嵌在洁净无云的蓝空上,唯有英姿挺拔的冷杉林,萧萧瑟瑟,低吟轻语。月光透过茂密墨绿的丛林,大雄殿、半月台、洗象池、初喜亭、吟月楼,沉浸在朦朦的月色里,肃穆,恬静。月光下,古刹似一侧卧的大象头,蓝天映衬,剪影清晰:大殿似额头,两侧厢房似双耳,半月台下的钻天坡石阶,又好似拖长的象鼻。不知是巧合,还是寺庙设计师的匠心独具?
皓月高悬,满天清晖,千山月色,柔和似水,游者似恍惚步入广寒天宫。峨眉山上月,千里若为看。……依旧峨眉山,明月照清彻。明代文学家曹学?喜爱的是峨眉月。明末清初的大思想家顾炎武,面对峨眉月,也感情激发的留下:“洗象池边秋夜半,常留明月照寒林”这诗情并茂的联语。
仙人骑象杏何之?
胜迹空余洗象池。
一月映池池贮月,
月明池静寄幽思。
——(清人谭钟岳《象池夜月》)
月移中天,六方小池内,一汪清泉,一轮明月恰好映在池中,两月相对,天上人间,浑然一体。传说诗仙李白死于“水中捞月”,这仅是传说故事,但他最爱月亮,特别是峨眉山月使他眷恋一生,情意相连却是真实的。诗人离开蜀地,辞亲远游,在平羌江上吟出“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峨眉山月歌》)的千古绝句;直到晚年流放归来,在异乡还吟诵着:
我在巴东三峡时,
西看明月忆峨眉。
月出峨眉照沧海,
与人万里长相随。
并引亢高歌:“一振高名满帝都,归时还弄峨眉月”(《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
7、大 坪 霁 雪
大坪,危耸于黑白二水之间,一峰突起。位于峨眉山的中部,左与华严顶、长老坪、息心所、观心坡诸山,比肩相望;右有天池、宝掌、玉女、呼应诸峰,四绕回环;牛心顶鼎峙于前;九老洞屏临于后,海拔1450米。
山势险峻,孤峰脊岭,仅东北两侧各有一陡坡上下,东面蛇倒退险,北面猴子坡高,悬崖绝壁,行者如走在刀背之上,罕见人迹。峰顶平坦,林木蓊郁,云霞幻变。相传大坪有五奇:“猴回娘家”、“蛇不咬人”、“黑虎巡更”、“乌鸦请客”、“仙姑弹琴”(弹琴蛙)。而自然风光还有一奇,即“大坪霁雪”,为峨眉山十景之胜。
每年秋未,金顶开始飘雪;立冬一过,大坪已是雪花 满山飞舞,纷纷扬扬,一株株挺立的常绿乔木,如琼枝玉叶,白塔凌空。严冬时,峨眉山处 处雪树冰花,全山宛似银色世界。明代四川嘉定诗人蔡祯的《三峨雪霁》云:“三峨天下壮,秀色接青?。绝?千秋雪,危峰百仞银。日临观宝气,云敛见仙人,中有蓬莱客,丹砂远俗尘。”吴祖光在《雾里峨眉》一文中评说:“雪景最大特点是白雪压在绿枝上。在别的地方的冬天,雪下只有枯萎了的枝条”。经过一冬雪花的浓妆淡抹,大坪和周围的群峰,变成洁白的一片净土。赵循伯的《峨眉山》一书描述大坪冬景说:“冬季晴雪初霁,杉条掩盖,咸如瑶树琪花。仰视则九岭冈如屏风九叠,横遮天半;俯眺青莲、白云、宝掌、天池诸峰,玉琢银妆,弥望一白,备极幽峭精绝之胜。晴雪初霁,仁立在大坪以上高海拔的山峰上,鸟瞰大坪是另一番“幽峭精绝”的冬景。大坪和环绕四周的群峰,组合成一朵庞大的雪莲花:大坪如同花芯,丛丛参天古树活象花蕊,周围的峰峦宛似一裂裂花瓣。这朵洁白的雪莲花,正展瓣吐蕊,盛开在峨眉山的腹部,盛开在广阔无垠的天地之间;冬阳下,白中泛红,温润晶莹,冷艳妖娆。倘若在后山的霁雪亭,倚阑静观,举目回望,游者如同身处于雪莲花之,飘然有羽化成仙之感。”大坪霁雪“,凝聚着峨眉雪的形色美。宋代诗人白约在其《游峨杂咏》中叹曰:“岩静长留雪,山寒故放花。”
8、萝 峰 晴 云
萝峰位于伏虎寺右侧,相距0.5公里,是伏虎山下一座小山峦。草丰竹秀,涧谷环流,古楠耸翠,曲径通幽。山峦上,数百株古松奇枝异态,苍劲挺拔,是峨眉山上少见的松树聚生地。山风吹过,阵阵松涛回荡在山谷之间,颇有“松威”气势。夏季雨后初晴时,烟云从涧谷袅袅升起,或从蓝空缓缓飘过,从密簇簇的松林中望去,变幻百出:有时朵朵白云从伏虎岭飘下,飘到萝峰顶上,飘到游人身旁,缠绕在松树之间,时而飞舞轻游,时而飘向岭下的峨眉平原,显示出峨眉云彩多变的流动美。云从石上起,泉从石下落。多少游山人,长啸倚山阁。晓钟有云出,晚钟有云归。游人应未惯,忽讶云生衣。明代文学家杨慎《 归云阁》诗中所描绘的“云出云归”图,恰似萝峰晴云景象。归云阁即华严寺,已废,遗址 距萝峰上行1.25公里。
萝峰晴云是美的,萝峰晴月也是美的。明月升到顶上时,蔚蓝色的天空,映衬着明月,看不出明月是嵌在蓝天上的,还是画在蓝天上的。月光照着松林,伴着松涛声,使人有一种洁净、清凉的快感。
萝峰也是鸟瞰峨眉平原的最佳所在。登峰远眺,峨眉平原的勃勃生机尽收眼底。当轻云从伏虎岭飘过萝峰,飘下峨眉平原时,游者身在云中,顿有天上人间之感。萝峰景色素为古人向往留恋。清代康熙年间,太史蒋超仰慕峨眉山,看中萝峰的晴云烟岚,日落月升,便住在萝峰下的罗峰庵里,夜以继日,以病弱之躯,草成一部较完整的《峨眉山志》,给后人留下一份宝贵的文献。后蒋超也终老峨眉山。罗峰庵,又名罗峰禅院,是一座雅致的小庙,已于1987年6月重建。翠竹掩映,帧楠蔽日,绝尘脱俗。门联一副:一尘不染三千界,万法皆空十二因。庵后为新建的和尚塔,墓塔林立,庄严肃穆。峨眉山的高僧大师们,都把萝峰视作他们圆寂后的归宿圣洁之地。谭钟岳的《萝峰晴云》咏史写景,眷恋舒卷的晴云:峰庵到此学仙余,太史虎臣曾结庐。跨鹤飞凫踪已渺,晴云一片卷还舒。
9、灵 岩 叠 翠
灵岩寺遗址位于高桥左侧,距报国寺西南5公里,传为中印度僧人宝掌结茅处 。隋唐间创建。曾改名护国光林寺、会福寺。明洪武、永乐年间重建,仍名灵岩。明代是灵岩寺的鼎盛时期。谭钟岳的《峨眉图志》载:寺字四十八重,僧众千计,由山门至后殿有十余华里。其规模之宏大,僧侣之众多,香火之旺盛,在峨眉山寺宇中首屈一指,故有“九处过堂(吃斋饭),十处烧香,烧香要骑马”的说法。殿字重叠,密林掩映,丹岩凝翠,呈现出灵岩层层叠叠的雄峙壮观,“灵岩叠翠”便成为峨眉十景之胜。刘君泽在民国36年(1947年)出版的《峨眉伽蓝记》中,虽说“寺字四十八重,僧众千计,未免侈信”,但仍不能不承认:“峨眉高峰俯,临殿阙,叠叠青翠,秀丽庄严 ,丘陵拥卫,山溪龙蟠,乔木千章,森森环列,我选胜地首数灵岩也。”古刹历经兵烫和回 禄之苦,到20世纪60年代已全部毁坍。而“灵岩叠翠”的自然景色却依然如故,去灵岩,看 叠翠,仍有“仿翠摹青情不尽”的感受。
灵岩地处峨眉金顶三峰的后山麓。在灵岩寺遗址上,向北眺望,迎面便是一幅万山重叠的天然图画。近处,青峰绵延起伏,茂林修竹,点缀其间;远处,万佛顶、千佛顶、金顶宛似座巨型翠屏横亘天际,气象雄伟,三峰挺拔而柔和的轮廓线十分清晰。重重叠叠的波峰,由低至高,由近至远,青青的山色由翠绿到黛青,到灰蓝,到灰白,层层深远开去,一直延伸到与蓝天的分界线,层次极为丰富,正如谭钟岳在另一首诗中写的:“灵岩翠秀耸高台,遥望天门跌荡开。”金顶三峰的景色多彩多变。初春时,山麓盛开一片黄灿灿的油菜花,春意荡漾;山腰密叶繁枝,如正当盛夏;半山上片片泛黄的树叶,似带秋色;山顶却堆砌残雪,又象尚处在严冬的寒凉里。从山下观望峨峰三顶,有几处绝好的地方:在山东麓的连香坝,在低山的会灯寺,在中山的白龙洞古德林;但皆不如在灵岩遗址那样逼近、开阔,可从更深的层次上静观峨眉山另一美妙、奇幻的侧影,欣赏“叠”刚与柔、壮与秀相依互存的美,因而神思飘荡。明人章寓之的《游灵岩寺》道出这种心态:灵岩一径入青苍,雨后昙华隔水香。方外欲偷闲半日,绕廊翻觉觅诗忙。
10、金 顶 祥 光
层岩削壁跨千里,坐镇西南势独雄。
元气昆仑磅礴外,祥光隐现有无中。
珠璎宝佛留金相,金碧楼台倚半空。
纵是蓬莱并弱水,消虚难与此相同。
明人方孝孺的《宿峰顶次济定韵》一诗描绘了金顶绝色。人们常说:“到峨眉山不到金顶,等于没有到峨眉山。”认为金顶是峨眉山的象征;峨眉十景之冠的“金顶祥光”,则是峨眉山的精灵。“金顶祥光”包括四大奇观:云海、日出,佛光,圣灯。它们自古为世人所神往、迷恋。
云海
晴空万里时,白云从千山万壑冉冉升起,顷刻,茫茫苍苍的云海,雪白的绒 毯一般平展铺在地平线上,光洁厚润,无边无涯,似在安息、酣睡。有时,地平线上是云,天空中也是云,人站在两层云之间,极有飘飘欲仙的感受。南宋范成大把云海称“兜罗绵世界”(兜罗:梵语,树名,它所生的絮名兜罗绵),佛家叫作“银色世界”。在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中,佛家又把“银色世界”作为峨眉山的代称,如同五台山叫“金色世界”,普陀山叫“琉璃世界”,九华山叫“幽冥世界”。
山风乍起时,云海飘散开去,群峰众岭变成一座座海中的小岛;云海汇聚过来,千山万壑被掩藏得无影无踪。云海时开时合,恰似“山舞青蛇”,气象雄伟。风紧时,云海忽而疾驰、翻滚,忽而飘逸、舒展,似天马行空,似大海扬波,似雪球滚地。最壮观的是,偶尔云海中激起无数蘑菇状的云柱,腾空而起,又徐徐散落下来,瞬息化做淡淡的缕缕游云。此种蘑菇云却极难见到。范成大有诗惊叹这幻变的云海:“明朝银界混一白,咫尺眩转寒凌兢。天容野色倏开闭,惨淡变化愁天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