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贴士:发图文帖,图片宽度请不要超过900像素,以保证最佳显示效果!
爱,就拜倒
引子
"爱我吗?爱我就带我去西藏!"
"2003年8月18日-25日,来自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的99对新人伉俪参加了盛大的藏式集体婚礼――‘红塔铂金2003西藏圣地婚礼之约‘。8天的时间里,新人们在世界屋脊领略了青藏高原壮美的自然风光,感受了藏族人民的热情与纯朴。当然,最最重要的是新人伉俪们在神山和圣湖旁许下了爱情的诺言,在青藏铁路拉萨河种下了爱情的春天和永恒,在喇嘛的颂经祈福中畅想着爱情的未来……"
――摘自《西藏旅游》2003年5期
以上是广告策划的煽情渲染,但有人想过婚礼举办地――西藏,当地人的看法和感受吗?
当地人看到的是突然在某一天,来了一大群聒噪的城里人,嘻笑着穿戴着藏袍藏饰,满足着他们猎奇的心理;他们大谈爱情的忠贞和美丽,却在宁静的草原上放起鞭炮,搅扰着大地千万年的沉静;他们说念青唐古拉山和纳木措是忠贞的象征,因为他和她永世不分,所以在这里印证游客的爱情是上等的喜礼。但是信仰藏传佛教的人们面对神山圣湖不敢大声说一句话。坚贞的爱情是因为心灵的静寂。在静寂中厮守亿万年才是真的忠贞。若像"游客"那样,在喧闹中携手,离了喧闹就无可适从,这爱情的长久从何谈起呢?
在神山圣湖旁,千百年都是肃穆的转经人,出于信仰的虔诚和对自然的敬畏,神山下不能大声喧哗,不能杀牛宰羊;圣湖旁不能男欢女爱,不能随意下河洗浴。这里的一切都是神圣而庄严的。但是,游客则不然,自己吵闹还不够,更要"烹牛宰羊且为乐",燃起篝火烤全羊,骑着牦牛趟混了圣湖水,还要学习西方的习俗,在婚礼上男女拥吻。若是在教堂中,周围的人当然要掌声以贺,然而在圣湖旁,在经幡、玛尼堆旁和手持转经桶的老妈妈眼中,该是何等大逆不道!
一位藏族的伙伴告诉我们,看到这样场景,藏民都说"灾难就要来了!"
是啊,人类失去了对自然对山水的敬畏,下一轮疯狂很快就会开始,人类掠夺自然之时,不正是我们自己的灾难到来之日吗?
一
山,为什么是神圣的?湖,为什么是神圣的?
神圣如何可以评价或证明?难道说,评价或证明者反倒更神圣了不成?
当初,庄子所谓的鱼之乐,如何可以证明给惠施看?你苦心积虑地证明了这部分,他还会质疑那部分;你再证明给他看了那部分,他更会进一步质问两部分之间的关系。被疑问牵住了鼻子的话,永远只能看到问题,得不到答案。有"学者"这番眉头与心头两处机巧和狡诈的治学功夫,闲散人早就如同水中的小鱼,自由自在地享用了大半天的快乐了。历来,"严谨"与"质疑"被认做是有知识的代表,但是,人生来毕竟不是要成为字典记录知识的。这短短一生的福报,是应该享受到快乐和美的。生活的真谛不是世界的知识,生活的真谛是世界的美。
最大的享受是感动,最大的感动来自肃穆与虔诚。
二
物质与精神是矛盾的,它们的统一仅仅是其矛盾的整体效应。
人们不懂,却硬要说物质与精神可以统一,并不矛盾。这是哲人的思考还是利欲熏心下放不下奢侈生活的借口?一方面要生活最舒适,一方面又艳羡着朴素生活下的文化与山水,其根本还是舒适的享乐。物质与精神,文化与山水,在他眼里都成了商品――搬得走,买得到,摆在家里可以炫耀,挂在嘴上可以示人。他从没意识到享乐与享受之间的差异。
享乐是占有,可以耀武扬威;享受是虔诚地进入,因此而欣喜。
三
赞美水中鱼的快乐,不是"发现"了鱼的快乐,也不是简单地进入了狭隘的鱼的世界。观者不是用眼睛看,而是全身都在接受。他忘记名利物质,放弃思维分辨,肢体不僵硬,心情不紧张,悠哉游哉地在天地中行走,接受到来自整个世界的美的能量。终于,在一瞬间,眼中再增加了几条小鱼之后,他感动的湖水溢出了堤坝,怎不脱口而出地赞叹水中鱼的快乐呢?只说"功夫在诗外",又何止于此呢?美常常也在具象之外。一个公司濒于倒闭明天又要和老婆离婚的人,就算听着《高山流水》来解闷,又如何能感受到其中的清丽和空灵之美呢?
同样的,带着满身的物欲和奢华,即使真的来到了神山圣湖旁,真能指望他(她)们理解山水,享受到肃穆和恭敬心积淀的感动吗?
四
西藏正在成为商品。"爱我,就带我去西藏",这是商人的狡诈,哪里有半分情人的浪漫和真诚?以一件商品来定夺爱我与否,这爱最终也有贬值的一刻。所谓"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是它的物理属性。钻戒也好、西藏也罢,一旦成为商人的卖点,就丧失了人类文明观照下的文化意义,只剩下赤裸裸的商业利润。连这一点也看不破的情人们,真令人担心他们的智慧是否能应对这个充满诱惑和危险的世界。
说到底,为商人带来收益的不是商品,而是人类的愚昧。
五
西藏草原上的人们从来没说过"爱我,就带我去神山圣湖"。他们相爱了,就在一起简单地生活。"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草原上的人们不用商品去衡量感情,他们相信时间。不是说念青唐古拉山和纳木措一直恩爱厮守吗?谁来证明?她或他又交换过什么信物吗?
证明他们真情的依旧是时间。
现代人不相信时间,宁肯相信钻石,或是凝固在照片上的商品的回忆。对真情缺少信心和责任的人才更愿意相信一件商品。
同样的,在潜意识里对自然存有恐惧的人才更愿意选择"去自然里旅游"这件商品。"去"只说明好奇,"旅游"是匆匆而过,不是没时间而是怕停下来。现代人在杂乱纷繁的都市里都害怕停下来不愿意独处,更何况在寂静的自然中呢?"旅游"的又一大好处还在于,一个人终生的积蓄和巧取豪夺虽然令他窒息,但毕竟又难以割舍,所以,出去旅游吧,暂时卸下心灵的重负,同时又不至于彻底失去这些贪婪的所得。
真的热爱自然吗?那么,你敢不敢独自在一个封闭又贫困的小山村里住一段日子呢?不是想不想、愿不愿意,而是你敢不敢?
六
山与湖的神圣,就像水中鱼的快乐一样,不能证明,更无法证明。她原本不来自于具象,而是我们心灵因为虔诚和恭敬,所接收到的基于整个自然大背景的产物。好比收听广播节目时的串台,若呆坐在原地不亲自动手调谐,听到的就只是杂音。唯有将心安得静静的,抚得细细的,缓缓地转动旋钮,才能得到纯正的声音。
所以,草原上的人们在神山圣湖间行走绝不敢大声喧哗,他们因此进入了神圣,神圣给他们最大的美的享受。
那些对着神山圣湖高叫"我来了"的微末个体,他们是如此渺小,更是如此猥琐。他们感受不到神圣,只是占有了稀缺商品之后的亢奋。这些亢奋的人更在圣湖旁燃放了鞭炮。不知是否有一种冥冥中的谶纬之兆,亢奋正如这鞭炮一样,辉煌过后,只剩下迷蒙的烟雾,自己却落得粉身碎骨了。亢奋的人除去向商人奉献了利润之后,自己又得到了什么呢?
七
现代人傲慢又自恋。见到了山,不是有感于自己的渺小,而是要把山变成了更大的象,恨不得绑上铁链,拉到街上戏耍了以图经济效益。口口声声说着热爱自然的人们最缺少的正是对自然最起码的敬畏。
吴蓓老师说过,想学习佛教的人应该先学会磕头。
古人说,"男儿膝下有黄金"。不知是不是这个原因,现代人拜倒的机会几无。
这膝下的黄金也要分开来看,面对淫威之时,珍惜这黄金的是大丈夫;面对山水、圣贤,再不能抛弃黄金,就是傲慢无知的匹夫。
生活的真谛不是知识而是美,所以,学历不能说明素质,更无法指导生活。同是面对神山圣湖,有人大呼小叫鸣锣放炮,有人目不斜视默默拜倒。如果,同是因为爱来到这里,谁的所得更多呢?
有人爱生活中的商品,有人爱生活本身,所以有人得到了亢奋,有人得到了美和感动。
最重要的区别只在于是否拜倒。
或者,是如何地拜倒。
古时候的人,成亲要三拜,拜天地拜父母还要夫妻对拜。对天地父母的拜是感谢,夫妻对拜是相互的尊重。
如今的人们,既不感谢天地父母也不尊重情侣配偶,只是见到花花的商品就急急拜倒。
拜倒是因为爱,挚爱着什么就膜拜什么。在什么面前拜倒,也就得到什么。所得的同样不是具象,是神圣、虔诚、肃穆、感动、快乐和美,或者是亢奋、迷茫、傲慢、狡诈和一件冷冰冰的商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