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贴士:发图文帖,图片宽度请不要超过900像素,以保证最佳显示效果!
最初了解敦煌,是从井上靖的《敦煌》和余秋雨的《莫高窟》、《道士塔》。那时,敦煌对我来说是一个梦,我觉得自己与它熟识已久,但却又十分陌生。多少年来, 我一直向往着敦煌,我觉得我在那里一定可以找到些什么。但,是什么呢?其实我也不知道。
圆梦的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结束了在酒泉的考察以后,我背起行囊,踏上了前往敦煌的旅途。在客车上,我的血液开始沸腾,每一分钟,我都感到我离我的梦更近了一点。我躺在铺位上,想着胡商、键陀罗、美酒和伴随她的不停的战争,想到虔诚的工匠、僧侣还有野心勃勃的斯坦因。慢慢的,我抵不住连日来的困倦,竟也睡着了。梦里,我化作萨陲太子跳进了虎穴。
一觉醒来,天已大亮了。我揉了揉稀松的睡眼,窗外是一个繁华的城市,与家乡的街道无异。
到哪里啦...?
敦煌。 有人回答。
敦煌!!我一下子惊醒。怎么会是这样呢??那个夕阳下破旧的土城敦煌呢??印象与现实的强烈的反差大得一下子让我坐定在那里,不知所措。这就是敦煌?我迟迟不敢肯定。
刚下汽车,就被接待我们的人塞进了另一辆更小的面包车,驶向莫高窟,我心中模糊的圣地。一路上看到的都是那种自武威以来早已习惯了的望不到边的戈壁。
直到那一刻,我发现远处的山顶上好像有一个土塔,接着,发现沿路的山上有着点点的洞窟。随即车子便驶进了一片绿色,这是近些年来为了保护莫高窟而修造的树林,在这茫茫的戈壁中,显得格外的惹眼和可爱。千佛洞,莫高窟,这些神圣的词又出现在了我的脑海里,刺激着我的每一个细胞,把原来一切的失望与不快全都扫了出去。仿佛这就是这千佛显圣之地的灵气,还没参拜,便已得到祥和,去除焦躁。下车后,我狂奔向党河的那侧,我简直想高呼,这就是我心中的圣地,积聚着感悟大化与历史沧桑的敦煌、莫高窟。
在莫高窟漆黑的洞窟里,我们用手电微弱的光贪婪的寻找着那些曾经在画册上所熟识的图案与塑像。可惜的是管理员只让我们在洞里待上一小会儿,便匆匆锁上门,把我们趋向另一个洞窟。我全然没有时间在洞里体会这沧桑的历史,玩味这精湛的艺术。我本是个朝圣者来到这里,可现在,已没有了朝圣者的心境,倒更像是个行色匆匆的旅人,赶场似的从一个洞穿到另一个洞。而且492个窟就开了10个,那美丽的九色鹿、传奇的反弹琵琶,都与我无缘了。尽管如此,莫高窟的艺术成就还是令我叹服,密密麻麻的千佛,色彩绚烂的壁画,大大小小的供养人……宗教的力量,我是没有能力用语言来描绘的。只是一想到几千年前,那些工匠和僧侣在这里虔诚的塑造着他们的佛国,便已是一种让人感动的信仰了。
还有那下寺的藏经洞与党河对岸的道士塔。那是中国学术的一段伤心史,也是整个中华民族愚昧、衰弱的镜子。
离开莫高窟的时候是正午,也许一生都不会再来了,这个荒漠中的艺术奇观。
鸣沙山是敦煌近郊的一座沙山,上午去莫高窟时就被它的壮丽所吸引,而现在,竟也在它的跟前了。我们到的比较早,看着那日光照射下异异发光的雄壮的沙山,就让人望而却步,我都能想象那烤晒着的沙子炙烧脚部和太阳在身上榨油的感觉。于是我们被两旁的小摊吸引了,那么多的夜光杯,佛像,挂件,骆驼,西北的风情洋溢在这些普通的小摊上。上山之前还去了一趟“民俗博物馆”,在哪里,我突然想到了,敦煌有的不只是辉煌的艺术,悲壮的战争和沧桑的历史,还有许多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普通百姓,在我的梦里,他们似乎不曾存在,而在这里,他们却如此的真实。
等我们开始登山时,这里已是游人如织了。我和Sunny走在队伍的最后,看见前面的驼队,整齐的,笔直的,在我们前面的沙丘上稳稳地行进着,就像在电影里看到的那样,最最吸引人的大漠风情就这样突然出现在我眼前。爬上最高处,看到的敦煌城是一片大的绿洲,那绿色和四下满眼的黄色形成了极鲜明的对比。同伴们在这里狂欢,而我的心境异常的平和,时间在那里是缓慢而舒展的,我安静地注视了整个日落的过程,金黄的沙山上溶解着一片如血般的残阳。我静坐无语,无念,只想就这么一直坐着,看远处山下慢慢模糊的月牙泉和对面慢慢变青的天空。夜色渐起,硕大的星星升了起来,如钻石一般眩目,依旧无语,只任风吹。
在旅店里只匆匆洗了个澡,便已洗去了连日来的劳顿。带着轻松的身体和轻松的心情,游荡在这个有千年历史的绿洲上。那个夜晚心情放松到了极点,这个城市不认识我,我却感到一丝莫名的亲切。也许也正因为此,我才开始放任自己的情绪,自在了起来。
我们在沙洲市场上,和许多来自各地的人挤来挤去,在小摊上和商贩们侃价,在露天的排档里吃着各式的小吃,与同伴们谈着各自的家乡,各自的童年。我没有喝酒,自己也有些陶醉。在迷离的心境下,偶尔想起了我的家人,真是觉得他们太过于遥远,然而朋友却很近。很难想象在这远离京城,更远离家乡的关外之地,我们也能够如此的轻松自得。我们一边吃一边聊,享受着这戈壁绿洲里的青风与恬静,一直到深夜的一两点钟才回到宾馆。
敦煌的夜市是这次旅途中难忘的一程。也许是因为它不需要我去感悟什么,触动什么,因此而有了这没有负载的休闲。
阳关和玉门关我们都没有去,因为沿路上已经看见了许多规模和作用都类似的关溢。他们的名声,只在于许多的文人骚客,与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阳关和玉门关的美,不在于他们的深邃,而在于他们所寄托的悲壮与离愁。
次日,我坐上了去柳园的汽车,在苍茫的黄昏里,我们驰行在荒漠的过道上,离那个繁华的绿洲越来越远,离历史越来越远。汽车上认识了许多人,他们也大都继续向西,沿着尘砂满天的丝路,去寻访祖先遗留下的遗迹。那些遗迹如同一串断线的珍珠散落在大漠戈壁之上,虽经岁月磨洗,却依然闪烁着最迷人的光芒。而我,只是个不速之客,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留下的,是声声的感慨,带走的,也只有些许的记忆。
敦煌在我心中,是一个大梦。来之前是,走之后,也是。
|
|